如何跨部門合作對抗假資訊 台灣專家提四建議
專家:中共從未放棄武統,捍衛民主自由成台灣政府防制假新聞動機
「台灣如何對抗不實資訊——跨部門合作模式分析」報告發表會5月6日在台北舉行,圖為與會學者專家上台合照留影。(鍾元/大紀元)
【大紀元2021年05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北報導)優質新聞發展協會5月6日舉辦「台灣如何對抗不實資訊——跨部門合作模式分析」報告發表會。專家表示,台灣政府、公民社會、網路平台及傳統媒體需要跨部門合作,這個台灣模式的特色及精神,即是公私部門協力合作;並提出四項建議對抗不實資訊。
「台灣如何對抗不實資訊——跨部門合作模式分析」報告發表會
報告發表會由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董事暨執行長黃勝雄主持,台大新聞系教授洪貞玲、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羅世宏、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胡元輝上台報告。洪貞玲、行政院政委兼發言人羅秉成、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蘇正平、政大傳播學院教授兼研究暨發展中心主任劉昌德等人出席座談。
洪貞玲表示,國際社會認為台灣在2020年平順度過了總統大選,以及防疫表現非常好。但在網路上台灣被視為受外國不實資訊攻擊最多的國家,「這份報告的初衷是記錄對抗不實訊息的台灣模式,守住了民主和自由的現況,並提供給國際社會參考」。
她說,假訊息定義分歧,以「惡意扭曲操縱資訊而達成特定目的、危害民主社會及公眾利益者」最需要防範。假訊息生態圈,包含操弄資訊的「政治與商業力量」、「專職網軍與產業」、提供散播管道的「網路與社群平台」、「未盡查證的傳統媒體」和「照單全收的使用者」。
洪貞玲強調,「製造假訊息成本非常的低,可是說真的整個社會要去澄清一則新聞,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老實講我們要付出非常高的社會成本。」
洪貞玲:中共從未放棄武統台灣,捍衛民主自由成政府防制假新聞動機
「台灣如何對抗假訊息?」洪貞玲說,台灣政府、公民社會、網路平台,以至於傳統媒體需要跨部門合作對抗不實訊息。在政府作為部分,她指出,政府研議防制不實訊息的對策,區分「識假、破假、抑假、懲假」等四個程序,對應的策略包括提升公民媒體素養、建構事實澄清機制、強化媒體平台協力、追究行為違法責任等。
報告指出,政府部門發展出橫向聯繫、快速因應的澄清機制,在重大事件中,發揮資訊透明的正面效果。洪貞玲指出,對岸從來未放棄以武力統一台灣,面對這樣外在壓力,捍衛民主自由成果成為防制假新聞的動機,進一步促成政府各部門願放下成見、合作打擊假新聞。
羅世宏說,英國《經濟學人》說台灣是「地球上最危險」地方,「如果香港是捍衛自由的前線,其實台灣就是站在捍衛民主的前線」。他表示,「假新聞的訊息防治,並沒有辦法靠政府一方就可以解決,事實上還需要數位平台及公民團體,包括像是事實查核機構,還有媒體素養教育的推廣機構,共同合作才有辦法能夠治標又治本。」
洪貞玲也指出,在美國大選期間網路平台封殺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的言論。她說:「我們希望平台負責,可是平台用什麼樣的機制在審核言論,我想說真的跨國平台的權力,可能大過很多國家政府,所以這也是在這個階段,需要再去跟平台溝通跟努力的地方。」
胡元輝表示,公民社會的諸多團體參與,合力構築一道抗擊不實訊息的防線,公民團體扮演包括倡議者、執行者、陪力者與監督者等多重角色,除了呼籲政府及平台重視假訊息現象,也實際進行事實查核工作,推動媒體素養教育,更持續監督政府及網路平台的作為。
他說,「台灣傳統媒體在英國牛津大學2020年調查,在全球40個國家中媒體信任度為倒數第3,要解決不實訊息我們的挑戰很大。」另外,去年2、3月中共對台灣發動的假訊息攻勢鋪天蓋地,幾個媒體跟事實查核中心協力做了後續調查,「未來面對網路作假功夫越來越高,公民社會查核的能力也要持續提升」。
羅秉成說,台灣防制假訊息的跨部門合作有強化必要,未來防制假訊息會越來越嚴峻,比如來自於敵對境外勢力有組織、有系統的攻擊,那種態樣的處理是與國安法有關,所以很複雜就是「認知作戰」,要以打仗的規格去看待它。
四項建議 對抗不實資訊
洪貞玲、羅世宏、胡元輝3人提出台灣如何對抗不實資訊的跨部門合作「台灣模式」指出,奠基於社會多方利害關係人之間的信賴、對話、合作與培力,是民主社會防制和抗擊不實訊息的最佳武器。他們提出四項建議,提供各界思考和持續對話、深化行動:
一、政府部門應謹慎檢討以確立符合人權標準之立法與執法,並積極提出政策以健全媒體結構與生態。
二、網路平台應持續落實平台責任並維護平台言論品質,提出更加透明有效之問責機制。
三、公民社會應善用跨部門協作以充實事實查核資源,並爭取各方連結擴大公民數位素養教育。
四、傳統媒體仍肩負重任,期在市場競爭與社會責任之中尋求平衡,重建專業倫理,堅守民主長城。
責任編輯:林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