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5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清兒報導)歐盟與中共的關係漸行漸遠。近日,歐洲議會以壓倒性投票通過一項決議,凍結了批准《中歐投資協定》的討論進程。此前,中共高層習近平、李克強多次向歐洲政要喊話,但並沒起效果。
《中歐投資協定》審批進程遭歐洲凍結 李克強多次喊話無效
5月20日,歐盟議會以599票贊成、30票反對,58票棄權,通過凍結《中歐投資協定》(下稱:《協定》)的討論和批准,除非北京取消對歐盟官員、外交官、學者和研究人員施加的報復性制裁。
對中歐雙方來說,該《協定》耗時7年、三十多回合談判,於去年底完成,但需獲得歐洲議會的批准才能生效。在3月份中共對歐盟官員等發起制裁之後,雙方關係開始惡化,歐洲內部不批准《協定》的呼聲四起。
在《協定》審批進程遭歐洲凍結之前,中共總理李克強曾多次喊話推動歐洲國家支持此《協定》。
5月17日下午,李克強在與意大利總理德拉吉的電話中稱,中歐雙方應共同努力,推動《協定》早日簽署生效。
4月28日下午,李克強以視頻形式與德總理默克爾共同主持第六輪中德政府磋商。在會議中,李克強喊話稱,「中方願同歐盟共同推動中歐投資協定早日簽署生效……。」
目前,歐盟開始與中共拉開距離。
德媒日前報導,德國國會的一份報告指,中共嚴重迫害人權,在新疆實施種族滅絕。根據德國新的《供應鏈法》,德國企業必須從新疆撤出,否則將面臨罰款甚至被追究個人刑事責任。
德國是歐盟內部最有影響的國家之一。
歐盟成員國領導人在5月8日與印度總理莫迪舉行視頻會議,雙方同意恢復自2013年起擱置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歐盟公布反補貼草案 與習公開喊話要求相悖
在《協定》審批被凍結之前,歐盟已決定對中共在歐洲的投資實行更嚴格監管。
《華爾街日報》報導,歐盟5月5日公布草案,對歐洲地區接受外國政府補貼的外國企業實施新規,這一舉措使監管機構有權對中國企業採取行動,使其更難以低價優勢與歐洲公司競爭。
這一草案的提出,與習近平之前多次公開喊話內容相悖。習在與歐洲領導人通話時候曾多次要求歐洲對中企開放。
4月7日,習在與德總理默克爾的電話中稱,「希望德方保持開放,為兩國企業擴大互利合作創造更多便利」。
4月16日下午,習在中法德領導人視頻峰會中稱,希望歐方能以「積極態度對待中國(中共)企業」。
中共官方對企業的補貼政策一直備受國際社會詬病,這也是西方認為中共實行不公平貿易的原因之一。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認為,習要求歐洲對中企「開放」的那些話,實際是要求歐洲能繼續認同中共發放大量補貼的產業政策,也就是搞不公平競爭的政策。但顯然,歐洲對中共這些補貼的做法很在意,也使得習的這些喊話落空。
港媒一度釋放中共暗中降級對歐制裁的信號
3月22日,歐盟宣布對侵犯新疆人權的4名中共官員和新疆公安廳加以制裁。中共隨後宣布對包括歐洲議會議員在內的10名歐洲人士和實體實施報復性制裁。此舉遭到歐盟強烈反對。
雙方相互施加的制裁被認為是中歐關係惡化的導火索。
約一個月後,香港媒體一度釋放出中共暗中降級制裁的信號。《南華早報》4月29日引述外交消息人士說法指,中共官員試圖淡化其對歐制裁的重要性,並試圖證明這些政策沒有表面上那麼有力。
消息人士說,這都是為了悄悄遏制中共與歐洲關係的任何損害,並減少對中歐投資協定的影響。同時,中方在多個場合拒絕進一步界定其制裁的法律含義,為如何實施這些制裁留下了一個問號。
雖然中共通過港媒釋放出想要緩和與歐盟關係的信號,但是《協定》的批准仍被歐盟凍結。
歐美減少關鍵領域對華依賴
5月5日,路透社看到的一份草案顯示,歐盟將公布一份工業行動計劃,該計劃旨在從六個戰略領域減少歐盟對中共和其它外國供應商的依賴,該計劃涉及的領域包括原材料、原料藥、半導體、電池、氫能以及雲計算等領先技術。
歐盟的這個計劃與習的講話形成對立。習在之前的講話中要求中共增強「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中的影響力」。
5月1日出版的第9期《求是》雜誌,發表了習近平今年1月11日的講話。講話中習除了談到供應鏈,習還認為「當今世界,最稀缺的資源是市場」,市場資源是中共的「巨大優勢」。
4月15日,美前副國安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在視訊聽證會上說:「北京打算減少中國對世界的依賴,同時讓世界越來越依賴中國。然後利用由此產生的槓桿作用,在全球範圍內推進北京的專制政治目的。」
在之前的2月24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正式下令對全球供應鏈和美國在關鍵行業的潛在脆弱性進行為期100天的政府評估。這些行業包括計算機芯片、電動汽車電池、製藥和用於電子產品的關鍵礦物。
美國此舉被認為是在針對中共,未來美國將在關鍵行業與中國脫鉤。
據報道,拜登認為,美國「不應該被迫依賴外國」。
責任編輯:林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