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英國作家兼社會評論家,被譽為維多利亞時代最偉大的小說家)發出了強有力的聲音,抨擊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形式的工業化物質主義的無情,與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英國詩人、畫家和版畫家,生前不為人所知,現在被認為是浪漫主義時代詩歌和繪畫藝術史上影響深遠的人物)對「黑暗的撒旦磨坊」的蔑視遙相呼應。他的暢銷小說《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銷量超過兩億,描述了一個無私的愛戰勝邪惡的永恆故事,同時也揭露了那個黑暗時代的社會主義革命的邪惡。
20世紀的出現的一些反烏托邦小說,例如羅伯特‧休‧本森(Robert
Hugh Bension)的《世界之主》(「Lord of the World」),奧爾德斯‧赫胥黎 (Aldous
Huxley)的《勇敢的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的《動物農場》(「Animal
Farm」)和《1984》(「Nineteen
Eighty-Four」)中都發出了警示的聲音。這些小說向我們展示了這樣的前景,如果我們不逆轉和審視某些固有的積習,那麼人類的世界真的會變成「糟糕的地方」——反烏托邦之地。
在《萊博維茨的頌歌》(「A
Canticle for Leibowitz」)中,沃爾特‧米勒(Walter
M.Miller,美國科學小說家)描繪了這樣一個世界:一場核屠殺使現代性的瘋狂戛然而止。而在這個世界裡,永恆的真理在這種極端的破壞中顯示出了自己的堅韌,帶著對上帝和人類的信仰,像鳳凰一樣從無神的虛無主義和無情的科學主義的灰燼中浴火重生。
現代暴政的解藥
在《星期四的人》(「The
Man Who was
Thursday」)中,切斯特頓(G.K.Chesterton,英國作家、哲學家、世俗神學家、文學和藝術評論家)揭示了思想、更確切地說是壞的思想,是如何產生不良後果的,展示了虛無主義是如何湮沒了善、真、美的品行。不過更重要的是,切斯特頓的小說指出了消滅虛無主義本身的光明之路。
索爾仁尼琴(Solzhenitsyn,俄國小說家、哲學家和歷史學家)的作品揭露了蘇聯暴政的罪惡。索爾仁尼琴的《伊萬‧傑尼索維奇生活中的一天》(「One
Day in the Life of Ivan
Denisovich」)展示了人類如何在「進步」的千斤頂下被壓垮,同時也表現了人類精神如何戰勝最不人道的政治制度。
約瑟夫‧皮爾斯(Joseph Pearce)是《索爾仁尼琴:流亡的靈魂》(「Solzhenitsyn:A Soul in Exile」)一書的作者(伊格內修斯出版社)。他是美國萬福馬利亞大學的文學教授和駐校作家,知名的傳記作家,還曾著有《托爾金傳》、《切斯特頓傳》、《王爾德傳》等著名作家的傳記,頗受好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