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只有3%的土地未被人類污染
科學家發現只有3%的土地未被人類污染。(Shutterstock)
【大紀元2021年04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袁麗編譯報導)當今世界與500年前的地球比較已相差甚遠。根據最新研究,只有大約3%的土地表面可能生態完整無損,它們仍然是其全部本地物種的家園,沒有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
這一發現發表在4月15日的《森林前沿與全球變化》(Journal Frontiers in Forests and Global Change)雜誌上,遠遠低於此前基於衛星圖像的估計:大約20%至40%的土地生態系統未受破壞。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科學家對森林覆蓋率和物種損失進行了廣泛的調查,以更好地了解全球的樹冠層下發生了什麼。
劍橋大學的保護生物學家安德魯‧普盧普特雷(Andrew Plumptre)說:「我很驚訝地看到(3%的比例)實際上有多低。這表明這樣完整的地方是多麼稀少。令人恐懼的是,這個世界看起來與500年前的情況相差甚遠。」
「生態系統」這一術語描述了一個自然區域內的複雜關係,這些關係完全有助於維持健康和平衡的生命多樣性。只要失去一兩個關鍵物種,整個系統可能就會崩潰。
今天仍然原始的棲息地,包含與公元1500年相同的物種豐度,主要是在被認為不太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包括撒哈拉沙漠和格陵蘭島,以及加拿大北部的寒冷地區。
其它完好無損的棲息地,位於受到森林砍伐和開發的極端壓力的地區,包括拉丁美洲亞馬遜河的部分地區。
作者認為,這些地區應該是未來保護的重點。儘管研究發現,目前只有11%的地區受到保護。
普盧普特雷說:「專注於未受損的區域的想法是,這樣就不必努力地去消除人類的足跡。」
然而,一些科學家對這一極低的數字提出了質疑,稱這可能歸因於這項研究對「未受損棲息地」採用了特別狹窄的定義——那些擁有完整的、歷史性動植物資源的棲息地。
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的保護科學家斯圖亞特‧皮姆(Stuart Pimm)說:「我們需要採取實際行動,確保物種和生態系統的生存。」
他還對研究作者呼籲保護仍未受損的地區提出質疑,並指出冰凍或沙漠地帶並不是物種最豐富的地區。皮姆說:「鼓勵各國保護偏遠、人口稀少的地區對生物多樣性沒有多大好處。」
在過去的一年裡,隨著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政府承諾將保護更多的土地,保護的勢頭得到加強。由聯合國領導的一項努力,旨在到2030年保護地球30%的土地和水域,高於目前受到某種形式保護的大約17%。
然而,一些環保主義者認為,為了防止物種的大規模死亡,全球的保護目標應該遠遠高於30%。2019年聯合國的一份報告估計,由於人類活動,多達100萬個物種面臨滅絕的威脅。
皮姆說:「到2030年達到(保護地球)30%(的土地和水域)是一個很好的口號,但是如果不仔細選擇要保護的區域,那將無濟於事。」
責任編輯:韓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