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學者預警中國經濟厄運 中共黨魁置若罔聞

學者預警中國經濟厄運 中共黨魁置若罔聞

 

【大紀元2024年12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燕綜合報導)《華爾街日報》記者魏玲靈透露,在2024年年初有智庫給中共最高層匯報,警告不採取措施中國經濟將陷入通縮厄運。結果中共黨魁卻置若罔聞。通縮一詞還一度成為禁忌,無人敢談。

 

經濟學家一直擔心,COVID-19疫情後的中國經濟,在房地產蕭條、居民消費不振、投資每況愈下的大背景下,可能陷入價格下跌和需求疲軟的惡性循環(簡稱通縮)。

 

根據一位網民的形象解釋,「通縮」先是東西便宜,然後是人們開始沒工作,漸漸沒錢了,然後是漸漸沒東西,然後更沒錢了,最後連吃的都沒有了。

 

黨魁對經濟陷入厄運的預警置若罔聞

 

報導說,2024年早些時候,在中國經濟烏雲密布之際,中共一個重要諮詢機構為中共高層領導人準備了一份報告。該報告提醒道,如果不採取更緊急的措施重振經濟增長,中國可能會陷入螺旋式通貨緊縮。

 

中共黨魁對此不為所動。

 

據接近中共高層決策圈的人士透露,黨魁曾問顧問們,通縮有什麼不好?大家難道不喜歡物價更低嗎?

 

儘管經濟學家擔心中國可能陷入價格下跌和需求疲軟的惡性循環,但據知情人士說,習的輕視態度使得通貨緊縮在中共決策圈幾乎成了禁忌話題。

 

在本月的一次高層會議上,中共領導層承認需要實現「物價合理回升」,但對於如何實現,依然沒有任何細節。

 

野村綜合研究所(Nomura Research Institute)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Richard Koo)告訴《華日》說,「很多問題都是中國(中共)政府自己造成的。」與許多經濟學家一樣,辜朝明相信中國要像他所說的那樣與時間賽跑,趕在經濟陷入長期低迷之前解決日益嚴峻的增長問題。

 

黨魁選擇加強國家控制 而不是改革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採取艱難而必要的措施來修復受損的中國國內經濟,這是中共領導人應該做、但沒有做的事宜。

 

過去十年,魏玲靈一直跟蹤報導中國話題。她說,曾親眼目睹中國有多次機會可以用來修復經濟,但每一次,黨魁都選擇了加強國家控制,而不是進行許多中國經濟學家認為的必要改革。

 

儘管中國的一些經濟問題在習近平上台之前就已經出現,但他任內只是敷衍地解決這些問題,導致一些政府顧問都私下談論這是「失去的十年」。

 

十年來,中國經濟已經越來越多地由國有企業主導,鋼鐵、電動汽車和其它產品的產能過剩日益嚴重。如今,中國比2018年時更加依賴出口拉動增長,由此更容易受到美國當選總統川普(特朗普)威脅的關稅衝擊。

 

黨魁為鞏固權力,把管理經濟的權力抓在自己手中,並任用了一批經濟政策制定經驗有限的親信。

 

表面上,北京也在戳破房地產泡沫、警告地方債務以及承諾促進民間消費,實際上這些政策從未被認真執行,只是一拖再拖、敷衍行事。

 

如今,共產中國債台高築,房地產泡沫破裂導致數萬億美元家庭財富蒸發殆盡,國家瀕臨通貨緊縮的惡性循環。同時,經濟增長放緩,西方投資枯竭,消費者信心接近歷史低點。

 

中共當局一直不肯提振最需要的消費部門。報導提到,中共黨魁認為美式消費是浪費,並擔心面向家庭提供過多的政府支持可能會助長「福利主義」。

 

「習執政十多年來,一個明顯的事實是,中國在他治下取得的經濟增長,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可持續的借貸、房地產投機以及對中國並不真正需要的工廠和基礎設施的投資推動的。北京忽視了可以釋放更持久增長動力的艱難改革,比如增加消費支出,卻青睞旨在加強共產黨控制的政策。」《華日》報導寫道。

 

中共仍篤信東升西落 堅持黨管經濟

 

《華日》引述接近中共政府決策圈的知情人士的消息報導,近年來中國發生的一切事宜都沒有改變黨魁的看法。

 

「習仍然相信東升西降。」北京一名外交政策顧問告訴《華日》,「只不過在他看來,這個過程不一定平坦。」

 

接近中共決策層的人士表示,黨魁認為自己那套自上而下管理中國經濟的方式,以及讓中國成為更大工業強國的計劃,是中國最終在經濟實力上超越美國的最佳途徑。對外界正在發生的變化,他都不予理睬。

 

在他的領導下,中共還在準備通過反制措施來回擊美國當選總統川普可能加徵的任何關稅,比如限制向美國銷售用於製造芯片、汽車發動機和國防相關產品所需的原材料。此外,北京也在拉攏發展中國家盟友,試圖向美國施壓。

 

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中國中心主任余茂春接受The Wire China採訪時表示,他認為,川普希望以非常積極的方式實現美中關係正常化,可能修改並強化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並要求中方執行。

 

「中國的崛起​​本身並不對美國構成威脅。」余茂春說,「中國在中國共產黨控制下的崛起才是威脅。」他曾擔任川普時期國務院中國政策規劃的首席顧問。

 

 責任編輯:林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