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7月16日訊】中國大陸疫情封控三年,重創經濟,很多大公司被掏空。解封後經濟復甦不濟,引起白領階層裁員大潮。在房貸、養家的巨壓下,一二綫城市湧現一批「假裝在星巴克上班的中年人」。女白領「假上班」穿幫後,在街頭放聲大哭。
中年女白領「假裝上班」 怕穿幫放聲大哭
港媒《星島日報》7月16日報導,在星巴克假裝上班的中年人穿一身精緻得體的職業裝,提著公文包,在工作日步履匆匆走進星巴克,卻閒坐整日,直至捱到需要「下班回家」的那一刻。
兩次失業的萱萱不願家人擔憂,無奈成為「假裝上班」的一員。她說,「短短半年被炒了兩次,我瞞著老公和婆婆,搭伴一同失業的前同事,上午去咖啡廳投簡歷,下午轉戰圖書館。直到有天,老公突然來電話,說恰好經過我公司想來看看,眼見謊言快被戳穿,我當時就崩潰了,一個人站在街上,放聲大哭……」萱萱回想那段「假裝上班」的光景,仍難掩激動和酸楚。
擁有碩士學歷、現年40歲的萱萱透露,由於原僱主主營的食品供應鏈業務,面向企業用戶,唯有頻繁參加展會才有銷路,疫情封控令公司損失慘重,她在一次同老闆娘言語衝突後被辭職。
此後,她被一家自稱做元宇宙的網企錄用,但未過試用期又遭淘汰。
萱萱表示,在求職時屢遭年齡歧視,一家公司主管直截了當對她說,「你40歲,就沒有創新了。」
中國大陸網絡上近來流行「35歲魔咒」的說法,代表不少逾30歲的人正面對失業、沒有結婚和沒有孩子等多重打擊。
據報導,中國就業市場疲軟,職場上年齡歧視普遍存在,有受訪者,指就連中共政府都將大多數公務員職位的招聘年齡,限制在35歲以下。
搜狐公眾號「極晝工作室」6月發表的「當一個45歲的中年男人重新找工作」文章指出,現年45歲的魏鵬(化名),10年前擔任大陸南方一家家居用品企業的區域總經理。當時,魏鵬的年薪80萬元(人民幣,下同),有房有車,旗下有超過100名下屬。
文章說,魏鵬在今年失業,45歲的他卻一直找不到正職工作,應徵肯德基、必勝客、宜家、星巴克等連鎖店的兼職工作,全失敗。其中,面見他的肯德基店長直言,他們招的時薪16.5元前台飲料員職缺,「小伙子小姑娘學生最好」。
這篇文章發表後,引起許多中年男女的共鳴,不少網路評論者紛紛議論「45歲能做什麼」,直言中國中年失業群體的數量日趨龐大,且中年失業對社會、國家的衝擊,將明顯大於青年人失業。
互聯網企業裁員潮持續 「公司快被掏空」
曾經被資本視作「香餑餑」的互聯網行業也步入寒冬。據報導,去年三大互聯網巨頭百度、阿里和騰訊淨流失2.8萬人;今年首季大型網企也有近萬人離開。
報導說,35歲的曉丹曾在一家大型網企做市場運營,她與從事互聯網金融管理的老公雙雙待業。她說:當通知到我的時候,公司已經裁員3撥了,部門只留下三分之一員工;誰知老公也跟著被裁,他們整條產品綫都被鏟掉……心情差到極點。
曉丹說,前僱主從技術研發、產品生產,到代工廠加工,整條供應鏈一應齊備,但「疫情期間工廠不能照常開工,疫後消費復甦又不強勁,公司都快被掏空了。」
報導強調,曉丹夫婦的遭遇成為大陸互聯網企業裁員潮的縮影。
除了拼盡全力自救,失業的中年人也開始節流消費。「剛剛買房,就遭遇突如其來的雙失業」,曉丹惆悵地說,以原來二人70萬元的年薪,本可輕鬆應對新房裝修和月供1.8萬元按揭;如今面對現實壓力,裝修只能押後,要小孩的計劃也擱置。
互聯網公司從2018年開始就出現了裁員潮。宏觀經濟的持續疲軟傳導到了個人身上,有關「裁員」的消息一波接著一波。燒錢最猛的互聯網員工,率先淪為泡沫破滅時的「代價」。當時,京東證實將進行裁員。白領被裁,哀鴻遍野。
由於經濟不景氣,中國大陸去年底再掀裁員風潮。
今年1月底,中國新聞網報導,中華英才網、諾基亞、夏普、國美在線、華銳風電等企業,去年底紛紛宣布進行大規模裁員。公司並購、行業整合,令年末職場暗潮洶涌,人心惶惶。2013年伊始,部分企業紛紛掀起裁員風潮。上班族在風雨飄搖中艱難度日。
龐大的中年失業群體不容忽視
歷經三年疫情,中國大陸中青年失業問題嚴峻。
5月份,中國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飆至20.8%,再創有統計以來新高。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警告,青年失業問題可能再延續10年,短期內將繼續惡化,若不妥善處理,將在經濟領域之外引發其它社會問題,甚至變成政治問題的一個導火線。劉元春是中共政府重要經濟顧問。
實際上,年輕人失業率飆高,中年失業人群,在數據和報導中卻較少被關注。
微信公眾號「財經十一人」4月1日發出北京改革和發展研究會研究員王明遠的文章。王明遠表示,當前中國失業率統計明顯失真,保守估計目前16歲到40歲的青年絕對失業人口,比疫情前增加了2500萬到3000萬人左右。
王明遠的估算依據是,大陸A股上市企業的平均員工數量比疫情前縮水11.9%;中小微企業去年註銷率約10%。
責任編輯:方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