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7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霆綜合報導)週五(7月7日)開始,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將在北京與中方官員與經濟學家舉行為期兩天的會議。她肩負著穩定美中關係的艱巨任務。
然而,美中之間的問題棘手又複雜,兩國關係處於幾十年來的低點,明顯地無法信任彼此,戰略利益不一致且相互競爭,這讓美中關係「解凍」的努力變得更加複雜。以下是美中關係修復,耶倫必須面臨的五大難題。
1. 美中科技戰愈演愈烈
近幾個月,美中科技戰已明顯升級,日本和歐洲都加入了戰局。
去年10月,美國政府公布了一系列出口管制措施,禁止中企在未獲許可證的情況下購買先進的芯片和芯片製造設備。據多家媒體報導,這些限制措施將被擴大,以限制一些人工智能(AI)芯片的銷售。
這些制裁措施打擊了北京的科技野心,因為芯片對智能手機、自動駕駛汽車、先進計算,以及武器製造都至關重要。
4月,一群國會共和黨人呼籲政府「使用所有可用的工具」,制裁與中國有聯繫的雲計算公司。日前,有消息人士指出,美國政府可能限制中企使用美國的雲計算服務,以填補芯片出口管制的漏洞。
預計今年下半年,美國與盟友們將協商出對華技術出口管制的最終版本。
本週,中共也宣布將限制鎵、鍺出口,這兩種金屬是芯片、電信和電動汽車等行業所需的原材料。這被認為是北京的第二道反擊。今年5月,中共對美國內存芯片製造商美光科技(MU)的制裁,被認為是其第一次報復。
分析人士認為,中共的下一步可能是限制稀土出口。稀土是17種元素的總稱,中國目前控制著全球一半以上的供應。
經貿學者指出,北京的這些行動將導致科技戰升級,長久下來將促成台灣、韓國、日本等國家降低對中國的依賴,讓民主國家加速戰略自主。
2. 北京對外國企業的突擊檢查
今年4月,北京公布了新版《反間諜法》,擴大了可被視為間諜行動的活動清單。此外,北京也以安全為由,打擊了西方諮詢和盡職調查公司,這讓美企深感不安。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中共對諮詢公司展開了一系列突擊檢查,包括凱盛融英(Capvision)、貝恩(Bain & Company)和美思明智集團(Mintz Group)在中國的多個辦事處都遭到突擊搜查。
中共當局還指控,凱盛融英向外國軍隊洩露了敏感的軍事信息。
業界人士認為,中共加強對國家安全的關注,增加了政治風險,使外企更難在中國開展業務。
3. 拜登政府可能限制美企對華投資
自今年年初以來,多家媒體指出,拜登政府一直在草擬新規則,可能將限制美企對中國經濟關鍵部分的投資。
監管美企對海外的投資,將是一個新的步驟。分析人士認為,這將加大中共開發軍用關鍵技術的難度。
上個月,美國風險投資龍頭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在中國的大量投資,引起了美國議員的關注。隨後,紅杉宣布將美國與中國的業務完全拆分。
紅杉高管在一份聲明中說,運營一個分散的全球投資業務已經變得「越來越複雜」。
分析人士認為,若美國對華投資限制出爐,美中投資脫鉤將更明顯。
4. 全球去風險化浪潮
過去,對華鷹派人士一直呼籲歐美國家應與中國「脫鉤」,但鑑於雙邊貿易的數量與依存度,批評者認為,這是一個不可行的方案。
俄烏戰爭爆發後,民主國家切身感受到了依賴專制政權的經濟風險。強硬的「脫鉤」也逐漸轉變為更可行,且被廣泛接受的「去風險化」浪潮。
烏克蘭衝突的全球影響,加劇了人們對中共侵台的擔憂。西方國家正齊心協力,希望將中國從關鍵科技供應鏈中剔除。這導致了中共當局的強烈反對。
5. 中共惡行不改 一味要求美方改善關係
在美中關係不斷下降的過程中,北京多次將責任完全推給美方,要求華府必須承擔關係破裂的「責任」,甚至認為修復關係是美方的義務。
事實上,近幾年美中關係的「螺旋式下降」,只是華府回應中共一系列不當行為的結果,其中包括:盜取知識產權、實施跨國鎮壓與人權迫害、對南海非法的主權聲索、加速軍備建設、增加在台海與東海的軍事威脅、任意斷絕軍方高層對話,以及隱匿疫情起源等等。
2月的中共間諜氣球事件,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當時,拜登幾週前才結束了與習近平的會晤,華府正在安排國務卿布林肯訪問北京。
然而,由於中共發放高空偵測氣球,氣球還掠過多個美軍基地上空,讓原本可能趨於緩和的美中關係,再度陷入冰點。
共和黨眾議員、對中共委員會主席邁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上個月投書《華爾街日報》(鏈接),批評拜登政府最近的對華外交。
「它幾乎總是把『改善』關係的責任推給美國,而非要求北京改變其不良行為。」加拉格爾寫道。
週三在一份聲明中,加拉格爾也表示:「國務卿布林肯離開北京後,他的訪問成果幾乎乏善可陳,加倍努力並派出像耶倫部長這樣的內閣官員,只會讓這種惡性循環永久化。」
「這只是讓我們自我審查,而中共則占盡便宜。」加拉格爾說。
責任編輯:葉紫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