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日 星期日

為什麼愛運動的孩子,會過得更幸福? 為什麼愛運動的孩子,會過得更幸福?


為什麼愛運動的孩子,會過得更幸福?


為什麼愛運動的孩子,會過得更幸福?



世上只有兩種孩子:一種喜歡運動,一種還不知道自己喜歡運動。

- 01 -

蘇女士的奶奶是日本遺孤,因此她全家1999年就搬到了日本東京。

剛到日本的時候,她和弟弟要報讀學校。校長問:你們是不是中國來的?
蘇女士很驚訝。我們還沒提交材料呢,校長怎麼知道是中國來的?
後來校長告訴她,他是從他們胳膊的粗細看出來的。

因為她和弟弟的胳膊細白嫩幼,像豆芽一樣,一看就知道很少體育鍛煉,而日本的學生,由於鍛鍊很多,胳膊都結實有力。

這些話讓蘇女士恍然一驚。

後來她在日本坐地鐵時留心觀察了一下日本的孩子,無論高矮肥瘦,看上去都很壯實。

這讓蘇女士很慚愧,但慚愧的是:十幾年來,中國孩子的體質沒有變得更好,反而更差了。

近年來,中國學生軍訓可以猝死、長跑可以猝死、體測可以猝死、打籃球也可以猝死,不是過重就是過瘦,近視率接近90%,2016年,僅有17%的小學生經常運動。

梁啟超說:“少年強則中國強”,強首先表現在身體素質。中國在奧運會上拿的金牌一屆比一屆多,但在中國孩子弱不禁風的身體之前,我們贏盡奧運金牌也枉然!

- 02 -

最近清華大學一條規定,在朋友圈炸了:從2017年本科新生開始,游泳將與畢業繫結。

也就是說,如果到畢業學生都還學不會游泳,學校將不給他畢業證!
清華這麼做,是因為游泳是必要的求生手段,但其實同時也是極好的運動。

08年,清華就開始恢復長跑作為學生必修課程,達不到要求一樣不準畢業。

不知道是可笑還是可悲,和當年長跑規定一樣,很多網友覺得這項新規“不可理喻”,甚至對之大加嘲諷,高中學霸界更是哀鴻遍野。

他們給出了“合情合理”的理由:

游泳這東西,男生或者家在海邊的學生有優勢,女生從小到大沒遊過,恐怕很吃力;清華又是長跑又是游泳,“體育特困生”要是上了這學校得吃不少苦頭;
……

要是從小到大都沒遊過泳,那就去學好了;要是覺得上了大學就是享福,那就別上大學好了。

趙本山曾經說過一句“名言”:

只有一個方法能使中國足球10年之內趕上世界一流:高考加一門足球。

運動真的被當做一門要考試、直接跟畢業掛鉤的學科的話,我們沒有理由相信中國學生會不愛運動。

哪怕最終沒讓孩子們愛上運動,至少可以為他們鍛造一副稍顯健康的軀體,而不只是乾癟乏味的靈魂。

- 03 -

有人整理過中國小孩和美國小孩的成長差異:

1-4歲:基本相同;

5-8歲:美國父親會帶著孩子去打棒球,中國孩子開始沉溺於各種培訓班。

9-12歲:美國的孩子早已把運動當做日常,打球、跑步甚至健身都是最愛的放學活動;而中國孩子很多已經戴上了眼鏡,過重的學業負擔壓榨他們的課餘時間,對於成績的狂熱使他們不思運動;

13-18歲:美國孩子的肌肉開始成型,體魄明顯強於中國的同齡人。中國孩子此時在為中考、高考努力,運動甚至在初三、高三全面“撤退”,為備考讓路。

19-23歲:美國孩子一部分進入大學,一部分在社會工作,但都有更多的空餘時間健身鍛鍊,開始享受人生最美好的年華;而中國孩子終於擺脫了長年的考試壓力,宅在宿舍、家裡,放浪形骸,“自由自在”。

對於體育課,很多人的童年回憶就是:
上課之前,數學老師進來說一句話:“體育老師有事,這節課改上數學。”
世上有兩種孩子:一種喜歡運動,一種還不知道自己喜歡運動。

但在孩子沒來得及發展處自己喜歡玩的運動之前,學校、家庭教育已經扼殺了孩子的這種潛能。

我們的教育,是不是該反思哪裡出了問題?

- 04 -

不管是學校,還是家長,還是孩子自己,腦海中都有個根深蒂固的“信念”:
運動與學習衝突。

要學習,以第一為目的;要運動,可以,但同樣以金牌為目的。

如此一來,運動就不再是運動,它成了另一種形式的考試。我們的思想,從來都是非此即彼,絕不調和,而不是相容並濟,和諧發展。

因此,我們要不就是培養考試機器,要不就是培養比賽機器:
許多運動員即使拿了金牌銀牌,退役之後由於沒有適應社會的技能,一樣生活得悲催。

在雅典奧運會後,有人總結了一份國外金牌選手的簡歷:

賽艇女子單人雙槳冠軍,是一名時裝設計師,畢業於德國時裝學校;
射擊女子飛碟多向冠軍,職業是“農業保護官”,大學學的是農業科學;
柔道女子冠軍,大學學的是法國文學,職業是警察;場地自行車冠軍,職業是法律書記員,23歲才開始訓練;
……

實在令我們汗顏。真正的體育精神,是通過運動,加深對生活的理解和熱愛。

因此國外運動員很多都是業餘選手,而中國的運動員很多都拼盡全力,甚至賴以為生,既禁錮了精神,也傷害了身體。

運動既不應該是生活的負累,更加不應該成為唯一的生活;相反,運動是我們感受生活的其中一種方式,雖然有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種。

- 05 -

我們以為督促孩子認真學習,孩子就能擁有完美的人生。

雖然身材不太好看,但最起碼腦袋富有,自律自信,事實是這樣的嗎?

只知道做題,會變得頭腦僵硬,不知變通;只認得分數,會變成嫉妒成性;只知道五年高考三年模擬,會變得精神空虛。

我們不缺有知識的學者,教授,我們缺的是人格健全,靈魂豐滿的人,他們即使處在人生谷底,依然不改其樂,甚至能自娛自樂。

有句話說你的臉是你靈魂的模樣,其實也可以說:你的身體就是你靈魂的模樣,身體和靈魂,是生命的兩面,尊重自己的身體,就是尊重自己的靈魂。

一個連自己身體都管不好,甚至還要糟蹋的人,怎麼可以相信他的靈魂之美?蔡元培說完美人格首在體育,運動不是別的,只是靈魂的操練。

柏拉圖說:神給人進化的兩種管道——教育和運動,教育,是人走出愚昧無知的管道,而運動,是人走向平庸走向強大、突破自我的管道。

- 06 -

《奇葩大會》曾經來過一位老師,講有位學生覺得自己活不下去,他就帶學生去喝酒,喝完酒就去工體看球。他對學生說:“跟著罵。”

學生訴苦:“我不行。”

“有什麼不行的,老師給你起個頭。”

結果他們就罵了一個整場,出來後,學生對他說:“我從來沒有感覺到自己這麼痛快過。”

後來這個學生辦了一張北京國安的聯賽季票,逐漸擺脫了生活的不快。
這位老師總結:“體育場是治抑鬱的。”

當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運動就是生活對你最大的補償。

無論你親身沉浸在運動中,還是僅僅作為旁觀者,在身體碰撞、忘情吼叫時,大腦產生多巴胺、血清素、正腎上腺素,這些神經遞質的作用就是讓人心情愉快、精神亢奮。

經過運動洗禮的人,才更能重拾對生活的信念,更有可能三觀正當、心理健全。

- 07 -

阿甘智力不如常人,但他有種特殊的運動天賦——跑步。

他為了躲避別人的追趕,跑進了大學校園,誤闖橄欖球比賽,教練見他跑起來無人能及,正好把他收編進隊裡。

結果—,阿甘因此進了大學,成了學校裡的橄欖球巨星。

不是說單憑運動才能就能進大學,但美國大學確實經常優待體育特長生,不論你的出身、收入、甚至智力狀況如何,運動傑出的人更容易在校園裡成為閃閃發光的明星。

熱愛運動者之所以與眾不同,首先在於勇往直前的意志,像阿甘一樣,只要一聽到“跑”,即使前面是刀山火海、豺狼猛虎,能避開就避,不能避就闖過去!

其次是遵守規則的意識,每種比賽都有規則,每種規則都是鐐銬,比賽就是帶著鐐銬跳舞,誰越能適應鐐銬,他越能舞出精彩。

最後,運動能夠幫助人深入靈魂,發現自己,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潛力在哪裡,那就讓身體告訴你。

運動的時候,聆聽來自身體的聲音,確定自己應該走向何方,釋放更多潛力。

當你感到人生迷茫、生活無措的時候,如果還沒得病,就去田徑場跑兩圈吧——沒有什麼事情,是跑兩圈不能解決的。

如果有,那就再跑兩圈。

趕快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看看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