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成好習慣,又如何殺掉壞習慣:為什麼移除壞習慣那麼難!
妳希望每天晚上都做點正事,卻無法讓它成為習慣嗎?怪妳的?習慣心智?吧!因為根據心理學家Wendy Wood的說法,我們有兩種心智,一個是習慣心智、另一個是意圖心智。我們的習慣心智常常駕馭著我們的意圖,因為習慣心智會被重複的舉動,與環境的線索給點燃。換句話說,當我們晚上想要做一些活動來打發時間的時候,我們可能昨晚沒做、或是再早一點的時間我們也沒辦法進行。
對我們來說思考的、意圖的心智往往很容易脫軌、甚至容易呈現離線狀態。而當這樣的狀態發生時,個人就容易回到自己的習慣上去。例如妳早上遠本想今天晚上睡前做一些伸展,但突然間妳忘了,妳就還是回頭看電視了。
我們的習慣心智,是特別的堅毅,甚至強大。當我們感到壓力或分神的時候,或是當妳處於有效的情境線索下,這樣的習慣現象展露無疑。
為了描繪這樣的現象,Wood進一步去探討情境脈絡的線索是如何觸發我們的習慣的,例如、很多人習慣在看電影的時候吃爆米花。為了能夠了解什麼樣的觸發物品讓個人引發習慣,Wood給每個人、不論他是喜歡在看電影吃爆米花還是不是,爆米花在看電影的時候,而爆米花分為新鮮的和不新鮮的。結果發現,不新鮮的爆米花沒辦法阻止個人的習慣,對於那些時常習慣看電影的人來說,即便那個人在實驗過程中說明自己討厭吃不新鮮的爆米花,但是她還是把盒子裡大部份的爆米花給吃完了!
事實上,多數的習慣研究發現,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例行公事常侵蝕我們的意圖。Wood說到:對於我們努力改變行為時部分遇到最大的問題是,許多方案都是把目標放在我們的意圖心智而非習慣心智上。這些方案通常成功地增加我們個人的動機、並且改變了我們的意圖,但事實上還是無法駕馭我們自己的壞習慣。要解決壞習慣,下一代的行為改變研究必須專注在,發現可以使我們脫離習慣、或是阻止線索的方法上。我們才能夠幫助個人重複自己期望的行為,去形成新的習慣,然後確保穩定的脈絡線索可以觸發這些新習慣。接下來的行為改變方案都需要考量這樣的重要原則,可以確保改變能持續下去。
最好的例子就是,Wood做的研究,他在研究中鼓勵個人在接下來的28天內在他刷牙之前或之後去使用牙線,他發現在刷牙後使用牙線的人這樣的習慣會維持八個月以上,因為他們刷牙的動作是引發使用牙線的線索。所以她們可以維持這樣的行為,如果環境中有觸發的線索的話,他們就會在生活中重複這些行為。
所以下次不仿在進行自己的壞習慣改革前,先了解看看自己的環境中有什麼事情是觸發妳想要重蹈覆轍的,說不定有時候回家的路上太多飲料店,也是你總想要喝被飲料的主因。當然我們可以透過觀察自己的生活作息與行為,發現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作為、是否跟自己的意圖有時候背道而馳。
但對我們來說,有時候消除壞習慣、還不如培養多一點好習慣。但培養好習慣不僅僅是只需要意圖而已,有時候也需要多利用一些巧思,如何安排一些小提示有助於我們回到好習慣上。
當我們碰到不順的時候總是有很強烈的負面思考,我們希望平衡一下,或許妳平時可以擺本鼓勵自己的書在書桌旁,或是貼張鼓勵自己的話在書桌前,提醒自己也需要正向思考一下。甚至逛逛書店讓自己重新知道各式各樣不同的生活風貌,或許心胸會放開一些。
先思考看看自己期望的好習慣是什麼,不論是思考上的、或是行為上的。(例如懂得感
恩、或是每天運動之類的)
然後再看看生活中有什麼事情跟這些好習慣有關,不論是書籍、照片或是物品等等!
主動把好習慣跟生活中已有的習慣連結在一起,例如:早上出門的時候對自己講一句鼓勵的話,提醒自己今天要正向思考或專注之類的。
當然反過來,也可以來處理我們的壞習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