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1日 星期六

宏達電 回不去了?


在智慧型手機戰場上與蘋果、三星鼎足而立的宏達電,過去1年,市占率幾乎腰斬、市值蒸發8,800億元,宏達電留給台灣企業一場值得探索的國際競賽啟示。
▲商業周刊 第1290期
這是一堂台灣企業史上,最貴的管理課,它的學費高達8千800億元。
主角,是台股史上,唯一兩度股價突破一千元的公司:宏達電。
八月六日,當三大法人用力買超台股151億7千萬元,但宏達電股價卻是開盤跌停鎖死一路至收盤,超過一萬五千張跌停賣單無法成交。即使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以行動表達對宏達電前景的信心,在今年六月投入18億元買進五千張宏達電股票,仍難挽頹勢。
昔日股王光環落漆!
營收腰斬,市值蒸發八千八百億
第三季本該是智慧型手機出貨的旺季,去年此時,宏達電單季營收才剛創下歷史新高,達到1千300億元,在美國市場的單季市占率更是首度超越蘋果,首度單季站上美國第一,股價也維持在800元左右的高檔。
但今年至今,營收接近腰斬,股價只剩下三分之一。對比2011年4月29日,股價1300元的高峰,宏達電市值足足蒸發了8千800億元,這金額是諾基亞加上黑莓機生產商RIM市值的兩倍。
宏達電從代工,投入品牌,現在的結果,證明這真的是一個錯誤的選擇嗎?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說:「台灣做那麼多品牌,真正幾家能夠走出這條路來?品牌是一個非常艱辛的路,台灣的home market(本國市場)太小,最起碼要五千萬、六千萬人口才夠。沒有這個本國市場的支撐,你要去定位產品、產業的標準,非常困難。」
這句話的背後,反映了台灣科技業最傳統的思維:因為缺乏先天的條件與環境,所以不要想太多,乖乖幫人家打工就好。
過去20年,台灣科技業幾乎可說全部在幫「微軟與英特爾」打工,所有科技大老闆依附個人電腦代工為生,只有王雪紅例外。
她的威盛電子在1999年對上英特爾,放手一搏,展現出小蝦米對大鯨魚的精神,創造了股王威盛;她的宏達電,同樣不甘於只做代工,放手一搏投入自有品牌領域,同樣在外資分析師一片看衰聲中,創造出宏達電第一次股價突破千元的神話。
若不是當年王雪紅投入品牌的勇氣,宏達電現在可能還只是家蜷曲在龜山,等著別人給訂單的代工廠,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永遠沒有在倫敦傳遞奧運聖火的機會。
放手一搏,讓王雪紅反倒成為台股史上,唯一一位,創造出兩家股王公司的董事長。
這個股王風采,在過去一年卻急速墜落,除了七個月內兩次調降財測的罕見舉動外,八月三日舉辦的法說會更給出悲觀的訊息:宏達電第三季的營收預計只有七百億至八百億元,創下九個季度以來新低。
威盛劇情恐再重演!
三年躋身股王,購併後業績直落
這個場景,似曾相識。威盛與宏達電,過去三年的發展與企業策略,兩者的相似度高得嚇人:同樣因為市場崛起而業績大好,進而成為股王,隨後面臨對手的專利訴訟,開始走上購併、買專利自保,最後卻面臨國際人才流失、文化融合出狀況,威盛從此跌落深淵,一蹶不振。
宏達電,會成為下一個威盛嗎?
這,是王雪紅的魔咒嗎?
▲宏達電的五項管理深思考
▲七歲天使給我的人生課
完整精采內文請見《商業周刊》1290期,全省各大便利商店同步販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