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審查長和港口交易 專家:嚇跑外資
2025年3月12日,位於巴拿馬城巴拿馬運河入口處的巴爾博亞港,由總部位於香港的長江和記實業管理。 (Martin Bernetti/AFP via Getty Images)
【大紀元2025年04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斐珍採訪報導)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長江和記集團擬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等經營權給貝萊德(BlackRock)牽頭的BlackRock-TiL財團,引發北京不滿,李嘉誠被批評為背叛國家。香港《大公報》近日更指出,中共對長和與美國貝萊德為首的財團的交易可結合《反壟斷法》、《國家安全法》及《數據安全法》作出審查。
觀察家分析,中共提出三法要審查李嘉誠的港口交易,是無中生有的論據,是一種長臂管轄,只會嚇跑外資,讓中國經濟更陷入大蕭條。港口主權在巴拿馬,美中博弈下,最後很可能讓巴拿馬政府強制執行。
李嘉誠賣港口違法?律師:《反壟斷法》沒有域外效力
中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3月28日在官網以反壟斷二司負責人名義,回應該交易是否符合中共《反壟斷法》的域外管轄原則的問題。據中媒報導,審查期可能長達半年。中共外交部3月31日回應此事,宣稱堅決反對利用經濟脅迫,損害他國正當權益。
《大公報》3月31日再引述某些專家意見指出,對長和與美國貝萊德-TiL財團的交易可結合《反壟斷法》、《國家安全法》及《數據安全法》依法進行審查。
報導中談到,專家認為,此次交易雖涉及境外港口,但可能通過國際航運鏈條影響中國船隻公司運營成本及供應鏈安全,因此符合域外適用。
不過,熟悉國際經濟法和雙邊貿易協定的香港中文大學教授Bryan Mercurio表示,中共當局要證明此項交易對競爭有影響是有難度的,因為這種影響並不是立即顯現。
依據中共的《反壟斷法》,只要跨國交易構成經營者集中,而經營者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達到申報標準,則該交易需要向中共反壟斷執法機構,即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進行申報,經批准後方可實施。
不過,報導也引述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這筆交易的買方是資產管理公司,通過基金投資和管理,而非直接進行市場交易,其在中國境內的年營業額很可能未達到反壟斷申報規定中的人民幣8億元(約1,1億美元)。
大成律師事務所分析,取得控制權或能夠施加決定性影響的經營者為申報義務人,在此交易中,貝萊德-TiL財團是本次交易的申報義務人。未依法申報的法律責任主體也是貝萊德-TiL財團,而非長和集團。
律師出身的時事評論員桑普對大紀元表示,對於所謂《反壟斷法》、《國家安全法》及《數據安全法》,都是沒有任何明文規定長和集團在出售境外港口經營權之前,必須先獲得北京政府的批准。《反壟斷法》也沒有域外效力,中共這些無中生有的論據,只會嚇跑外資,讓經濟更陷入大蕭條。
評論:港口交易不會終止 面子給中共 裡子給美國
按照日前公開信息,出售靠近巴拿馬運河兩個港口業務的最後文件預計在4月2日前簽署。
然而,據路透社3月29日報導,兩位知情人士透露,隨著北京加強施壓,長和將不會在原定日期簽署協議,將靠近巴拿馬運河的兩個港口業務出售給由貝萊德-TiL財團。
這是否意味此樁交易將遭到取消?多家香港及海外媒體3月28日報導,長和集團延後簽約出售巴拿馬運河2個港口,但這並不表示交易已經取消。
美國新聞網站Axios也在3月28日報導,知情人士透露,貝萊德-TiL財團與長和仍在積極討論交易和進行盡職調查中,簽署日期可能會推遲數週甚至數月。
3月28日,當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布魯斯在新聞發布會上被問及中共監管機構審查一事時表示,「中共對這次收購感到不滿,也不足為奇,因為這將減少他們對巴拿馬運河地區的控制。」
旅居加拿大的時事評論員「公子沈」對大紀元表示,中共對李嘉誠進行一個非常嚴重的威脅,使得李嘉誠現在有一點猶豫,或者說他願意把簽協議的時間往後拖,給中共一個面子,就好像中共是有話語權的,這樣就可以照顧到中共的面子。現在就是美中之間在角力,而這個最終的贏家,「公子沈」認為幾乎可以肯定是美國。
「在這個拉扯和博弈的過程中,中共又不會丟掉太多面子,就是可能會把裡子給了美國,把面子給中國。」「公子沈」說。
分析:李嘉誠或是緩兵之計 中共很難達目的
對於中共搬出三大法要來審查這筆交易,旅美資深評論員唐靖遠告訴大紀元,中共這種做法其實很難奏效,很難達到它的目的,嚴格說跟中國並沒有任何直接的關係。如果中共強行要介入,其實就是一種長臂管轄,而這種長臂管轄恰恰是現在川普政府最為反感最為抵觸的。
唐靖遠說,他比較看好李嘉誠最後應該能夠頂住壓力繼續進行這筆交易。而如果川普政府這邊能給予李嘉誠一定程度的支持,也會讓中共不敢過分地亂來。
桑普則表示,中共有意終止李嘉誠出賣港口經營權,但難度相當高。他認為這次若鑒於中共大動作嚇阻,李嘉誠最後不賣港口,美國可能會認定長和集團已經成為中共代理人和白手套,服從中共指揮。這樣對李嘉誠全球43個港口會形成地緣政治的斷層,長和集團會更陷於被動。
桑普認為,李嘉誠有可能是緩兵之計,是暫緩交易不是取消交易。這樣可以把衝擊減到最小。同時也可以和美中雙方分別溝通,尋求最佳解決方案。
港口主權在巴拿馬 美中博弈
對於北京當局想要保留這2個港口,香港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並不表樂觀,他認為,巴拿馬政府在美國的壓力下,可能會取消給予長和旗下公司的港口經營權。該特許經營權本來直至2047年,但目前受到美國政府和巴拿馬當局的審查,訴訟和審計懸而未決。
對於川普近日接受美國NBC
News訪問時表示,美國將會百分之百取得格陵蘭島,美國需要格陵蘭來維護其國家安全,所以並不排除以武力奪取。唐靖遠指出,相較格陵蘭島,巴拿馬運河的2個港口,對美國的戰略意義更為重要。他認為川普其實通過這種方式,已經是含蓄地表達了他對取得巴拿馬運河的態度,他是勢在必得。
對於巴拿馬政府是否會因為來自美國的壓力而強制執行這次的港口交易?國際法學者、台灣制憲基金會副執行長宋承恩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談到,每個港口都有它特別的歷史因素,因為不確定巴拿馬運河兩端港口的經營管理權到底哪些是委託出去,就是我們不曉得長和集團在巴拿馬那邊的港口到底有什麼權利或特別的契約。
但可以確定的是,美國對巴拿馬政府的壓力還是存在的,如果中共作梗,讓李嘉誠主動把交易取消,或者讓李嘉誠簽不成約,有可能美國就會繼續給巴拿馬政府壓力,巴拿馬政府就有可能就把經營權強制收回來。也就是商業談判談不成,美國如果硬要的話還是有其它手段的。
「公子沈」認為,畢竟港口的主權在巴拿馬,所以巴拿馬政府是可以尋找一些法源來中止這個協議。
「李嘉誠當然可以上法庭去告巴拿馬政府,最終還真有可能走到這一步,但走到這一步也是裝裝樣子,做做秀,好像李嘉誠的公司是很倒楣,很冤枉,就是最後把自己變成一個受害者的形象,這樣可能中共會放過他。」
「公子沈」表示,李嘉誠在中共眼裡成了跟境外勢力勾結的一個賣國賊,他必須把他賣國賊的形象轉變為受害者的形象,這樣對這家企業生存可能會有幫助,但是本質上並沒有改變,就是最終還是把港口賣出去了。
責任編輯: 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