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深到骨子裡的善良
下課鈴響了,小朋友們欣喜若狂拿出飯盒,準備美美飽餐一頓時,一 名小男孩臉上卻寫滿了憂愁。
他很清楚,他的飯盒裡空無一物。
尷尬難過的他舉起手,假裝要去上廁所。
他走出教室,慢慢穿過安靜的走廊,來到飲水機旁,大口大口地喝水 ,喝完又在窗邊站了一會。
想著同學們差不多吃完,小男孩回到教室,準備收起空飯盒。
可當他拿起便當盒那一刻,發覺異樣的他打開飯盒,驚喜地發現裡面 裝滿了食物。
他疑惑地環顧四周,同學們都裝作什麼也沒有發生,也沒有人特意過 來跟他解釋什麼。
貧窮的小男孩為了掩人耳目,每天帶著空飯盒,看在眼裡的小朋友們 看破不說破。
在小男孩走後,偷偷地往他飯盒裡塞滿了食物,給了他最有尊嚴的援助……
視頻的結尾,愁眉苦臉的小男孩終於露出了笑臉。
表達善意,需要善良,更需要方法。
二戰時期,兵荒馬亂,逃難的人,經常吃不上飯。
一位德國老太太,發現柵欄外有位穿著講究、手提皮箱的男人在徘徊。
老太太知道,男子是餓了,又不好意思進來討吃。
這裡方圓幾十里,人煙稀少,能找到吃飯的地,實屬不易。
老太太並主動過去對男子說: “先生,您是否願意幫我把柵欄裡的這堆木頭,扛到那邊角落裡去, 我老了,扛不動了。”
男人連聲答應“好,好!”
於是脫去外套,把木頭從這頭搬到另一頭,並碼放整齊。
男人很賣勁兒,不一會兒就滿頭大汗,好心的老太太乘機邀請男子吃 晚飯,男子愉悅地答應,開心吃完晚飯,繼續上路。
老太太的那堆木頭,無數次被人從院子的這頭運往那頭,而每動一次 ,老太太就邀請一位客人共進晚餐。
老太太靠這些木頭,巧妙地表達了善意,將善意給與的恰當好處,暗 地裡溫暖了每個需要幫助的人。
當善意披上“外衣”,不動聲色,才為真善。
泰戈爾說:不要從你自己的口袋裡直接取出勳章給你的朋友,這是侮辱他的。
善意可以給予他人心靈溫暖,但如果不顧對方的感受,直截了當的表露善意,就會變成一種傷害。
《禮記·檀弓》裡記錄了這樣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有一年,齊國發生了飢荒,吃不上飯,很多人被餓死。
土豪黔敖為了博得名聲,在路上擺上了很多食物,等著餓著的人來吃 。
怕別人不知道,還大聲吆喝:這裡有食物,大家趕緊來吃吧!
他很驚訝一個人也沒有來,好不容易看見一個餓漢經過,還遮遮掩掩,用袖子遮住自己的臉。
黔敖用高高在上的語氣和那個餓漢說:“餵,過來吃吧!”
原以為餓漢要感謝他的好意,但沒想餓漢假裝沒聽見,理也沒有理他 。
黔敖又接著了一句:“還在磨蹭什麼,趕緊來吃,不吃要餓死了!”
餓漢放下袖子瞪了他一眼說:我就是因為不吃這些,才餓成這樣的!
這便是不吃“嗟來之食”的典故。
就算飢餓難耐,窮困潦倒,他人仍有保持人格尊嚴的權利和骨氣。
《罪惡王冠》有言,在自稱善意之時,即存惡意。
最溫柔的善意,從來不是赤裸裸的同情。
他上小學時,一家四口只能擠在14.5平方米的小房子裡,生
活不方便不說,最讓他頭痛的是——沒辦法洗澡。
夏天都好過,去河裡洗洗就好,最怕冬天,沒有錢去澡堂,
家裡也實 在沒有地,讓他洗個不感冒的澡。
在他印像中,常常一個冬天不洗澡,他描述自己臟的程度:
“脖子和耳根,被一層泥垢糊著,而每年開春,膝蓋和肘,
就像戴了個黑色的護腕一樣…… ”
這種情況在他四年級換了班主任之後,發生了改觀。
新來的班主任,隔三差五請他和另外一名同學,去家裡幫忙
做煤球。
做完煤球,就會弄得渾身都黑乎乎的,老師並讓他們洗乾淨
再回家。
想著每次都能去老師家洗個痛快澡,他很樂意幫助老師,老
師也很樂意請求他的幫忙。
時隔多年,一次校友聚會上,功成名就的他,把這件事當作
一件趣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同在聚會上的老師女兒散會後,給他發了一條短信:“你以
為讓你去幹活的,其實,我爸讓你去洗澡的……”
盯著屏幕上的這一行字,他感動的差點哭出來,老師小心翼
翼地守護著自己的尊嚴,多年來,自己卻全然不知。
明末清初理學家朱柏廬說:“惡,恐人知,便是大惡;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愛因斯坦說:“對於我來說,生命的意義在於設身處地替人著想。”
善良不僅僅是施予,更是尊重。
我們心懷善意時,推己及人不是強加於人,這才是善良的最高境界。
願這個世界充滿善意。
願每個個體的尊嚴,都能得到世界的呵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