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5日 星期日

華裔 v.s. 印度裔 ​

華裔 v.s. 印度裔


谷歌、微軟、百士可樂、萬士達、Adobe、哈曼,這些公司有何共同特點?

答案是,他們都由來自印度的第一代移民掌管。每逢美國有大公司宣布由一位印度裔出任總裁的消息,華人都會唏噓再三,其中有嫉妒,也有失落,更多的人都在問:
「為什麼是印度人不是華人?」
 
中國和印度是世界上兩個人口大國,論經濟發展,中國還好於印度。在美國,華人人口達452萬,是美國亞裔中最大的族群,印度裔只有346萬,比菲律賓裔還 少。然而與人口占比形成反差的是,一是儘管華裔受教育程度較高,但華人總體經濟狀況卻不如印度裔

印度裔2013年家庭中位平均年收入超10萬元,達10 547元;華裔家庭中位年收入只有68435元,低於亞裔總體水平。

二是美國500強企業中有75家企業的CEO為外籍或外裔身分,而在這75位外裔CEO中,人數最多的是印度裔,有10位之多。原籍為香港和台灣各有一位,而原籍中國大陸的則無一人。

更讓人驚奇的是,在谷歌董事會的13 位高層領導中,竟有四位是印度裔。早前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還顯示,矽谷有三分之一的工程師為印度裔,矽谷高科技公司裡7%CEO都來自印度。

印度裔在美國企業管理層一枝獨秀的現象,不僅華人好奇,美國主流社會也有不少探究,甚至印度媒體也不無自豪地自誇:「印度向全球輸出CEO

這些印度裔CEO,大都在印度出身貧寒,靠智慧和努力進入印度的精英大學,然後獲得美國頂尖大學提供的獎學金來美國深造,再在美國公司一步一腳印,嶄露頭角。

 們為什麼就未遭遇到美國華人常說的職場上的「玻璃天花板」,能夠脫穎而出?許多人都注意到印度以英語為主,所以印度留學生到美國,語言溝通沒有障礙。但人 們可能忽視一個現象,即隨著中國經濟發展,中國人的英語教育水平也在大大提高,如今來美國的留學生,不少人英語都很棒,相對於印度學生明顯帶有口音的英 文,中國學生的英文反而要好。

儘管如此,中國學生無論在課堂還是在職場,仍不如印度裔學生活躍,在辯論與發言中沉默謹慎,唯恐「禍從口出」,往往容易錯失良機

而且由於美國校園裡中國學子越來越多,許多學生都樂得紮堆到中國人的圈子,融入美國主流的機會反而越來越少了。

 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Rajawali基金會亞洲研究所常務主任張伯庚教授觀察說:「對以前的中國留學生來說,語言倒不是特別大的障礙。你這個班要是只有 一兩個中國人,那沒辦法只能跟其他的外國學生來往。但現在中國學生數量多了,就會出現南方人喜歡跟南方人在一起的情況。」

他認為,中國留學 生現在熱衷抱團,對於融入當地朋友圈缺乏興趣。這種習慣養成後,當他們走上職場時就會顯露出弊端,「比如美國的企業裡很多是outside office(辦公室以外)交往,你不跟大家一起去吃飯、看球、玩兒,那就很難加入領導圈。」但印度裔就非常注重通過社交活動來與上司進行情感溝通,比如 與老闆喝咖啡、聚餐等方面,都會處處留心,以提升自己的受關注度。

另一方面,印度裔語言思維和歐美相近,加之他們開放熱情的性格和崇尚個性,也使他們更能適應歐美文化,尤其在職業生涯中能融入公司和團隊。

度裔其實也很「抱團」,但他們的抱團」是指很注意幫助本族裔,在招聘、工作安排和培訓上都會刻意提攜本族裔的人。

有一個笑話說,一家公司進了一個印度 人,就會引來一群印度人。公司內同樣資質的中國和印度候選人,印度裔管理人員在招聘和提拔的時候更加喜歡本族裔的同事。這樣的「偏心」較隱晦,中國人時常 會有委屈的感覺,卻也往往找不出什麼確切的證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