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百年誕辰 聚焦推動總統直選過程艱辛
2023年7月29日,中華民國國史館與李登輝基金會共同舉辦《李登輝總統僚屬故舊訪談錄》兩冊及「李登輝總統資料庫」發表會及學術討論會。圖為國史館長陳儀深發言。(鍾元/大紀元)
【大紀元2023年08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報導)今年是中華民國前總統李登輝百歲誕辰,國史館與李登輝基金會日前共同舉辦新書及「李登輝總統資料庫」發表會及學術討論會。從專家發言及「李登輝總統資料庫」口述訪談中,可見李登輝當年推動總統直選過程艱辛,他並成為台灣第一位民選總統。
李登輝(1923—2020)是中華民國第7—9任總統(1988年1月13日至2000年5月20日)。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松田康博7月29日專題演講指出,從《蔣經國日記》可看出,蔣經國具有潔癖且工作狂性格,厭惡豪言壯語及浮華社交,是喜好默默完成工作的人。以躬行實踐為準則的李登輝顯然是蔣經國喜愛的人才。中華民國總統兼中國國民黨主席蔣經國過世時,副總統李登輝無實權,也不在權力核心之中。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逝世後,李登輝依照《中華民國憲法》繼任總統。松田說,台灣民主化過程是涵蓋保守派及改革派的政府與反對派的共同行動。在體制內存在著改革派,他們試圖推動民主化,但遭到體制內的保守派抵制。體制內的改革派便利用體制外的反對派力量壓抑體制內的保守派,來推動改革。
松田表示,體制內的改革派指的是李登輝和支持他的國民黨主流派,體制內的保守派指的是國民黨非主流派及新黨,體制外的反對派則是民進黨及公民運動者。為了維持權力,李登輝不得不顧及黨內的保守派。民進黨對李登輝抱持警戒,並與李登輝的國民黨展開激烈競爭。他執政時在黨內外複雜的權力鬥爭中持續勝利,李登輝的國民黨始終是強大的執政黨。
他說,李登輝在政策議題上維持保守與改革之間平衡。他首先召集體制內外的有力人士及專家召開國是會議,確立改革方向。接著他以高額退職酬金等作為交換條件,促使被稱為「萬年國會議員」的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退休,之後分成兩次進行中央民意代表機構的全面改選。李登輝這才踏入總統直選的修憲,實施了台灣省長、台北市長、高雄市長直選,終於在1996年3月進行總統直選。
松田說,在全球各國的民主化過程中,如此耗時的案例算是少數。李登輝的改革因為考慮到保守派,因此採取漸進主義和妥協的方式。但這仍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感的改革,目標在於實現全面的民主化。
陳儀深:李登輝銜接蔣經國自由化政策 開展台灣民主化
中華民國國史館館長陳儀深表示,李前總統登輝一生宛如台灣近代史之縮影,除了橫跨日治與民國兩個時代的成長過程,在其將近30年的公職生涯中可謂高潮迭起。包括行政院政務委員、台北市市長、台灣省政府主席、副總統以至總統,尤以12年總統任期內銜接蔣經國晚年的自由化政策,開展民主化所需的結束動員戡亂、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
陳儀深說,李登輝任內六次修憲大破大立,結束了威權體制,使台灣進入民主國家之林。2000年之政黨輪替可謂水到渠成,完成台灣民主政治的基礎格局,因此他被國內外媒體譽為「民主先生」自是當之無愧。
李登輝:推動人民直選是我基本看法
據國史館提供的「李登輝總統資料庫」口述訪談,為前國史館長張炎憲主訪李登輝的影音記錄,其中有「繼任初期維持蔣經國路線」「推動總統直選過程」的採訪對話。
在「繼任初期維持蔣經國路線」部分,張炎憲提問,「李登輝總統你做總統、黨主席之後,到1992年那兩年間,比較沒做什麼事情、沒什麼改變。你過去有講過,因為那個時候不安定、不知道怎麼辦。國民黨內部有人不希望你當黨主席,那兩年的時候,你是怎麼想的?」
李登輝答問說:「就只能忍耐,給人看。我沒有改變蔣經國路線,我照這樣的路線在進行。在這個中間,有沒有了解、掌握,這些問題都要繼續做下去,蔣經國路線方向都沒有必要改。沒改就有問題了,改了之後,問題會變得更大。所以就這樣子度過。過去之後一年多,到我要選的時候,我就會了解,對於這些人我要怎麼應對、怎麼做。」
在「推動總統直選過程」部分,張炎憲提問,「(台灣從)委任直選到直接民選變化的過程,是不是有小組擬出議案?還是說那個時候總統本來就有藍圖?台灣應該要走什麼樣的路,本來就有這樣想?」
李登輝回答:「我從一開始就反對委任,人民直選是我基本看法。但我也沒辦法說我要這樣。大家的意見,10人小組、國民黨中常會委員難道都會同意我嗎?不可能。所以,就讓他們去研究提出兩個議案,再提出來讓大家討論。這就民主的方式。」
張炎憲問,「總統,你本來就覺得直選比較好嗎?」李登輝答:「當然是,我心裡一直都在想,但是別人同不同意就是問題。不要以為總統只要喊一聲,又不是蔣介石,我就要通過,然後大家都不能反對,不可能的事情,不可能。」
責任編輯:林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