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8月01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Mike Valles報導/吳蔚溪編譯)近期對健康儲蓄帳戶(HSA)的改革使其變得更加吸引人。這些帳戶既可以作為醫療保險,又可以作為養老帳戶。以前,每年只允許較小額度的貢獻,但2024年的限額已經提高了。
存入健康儲蓄帳戶中的金額可免稅。這些資金可用於健康儲蓄帳戶合格的支出(年度自付額,即保險支付之前你要先付的部分),這些支出費用是免稅的,而且在退休時你可以隨意提取這筆資金,無需繳納稅款。
健康儲蓄帳戶的儲蓄要素
健康儲蓄帳戶為你提供了一個免稅存錢並獲得利息的機會。與靈活儲蓄帳戶 (FSA) 不同的是,帳戶內的剩餘資金在年底不會失去,而是繼續保留到下一年,而靈活儲蓄帳戶在年底會失去所有剩餘資金。
健康儲蓄帳戶必須附加到高自付額健康計劃
健康儲蓄帳戶的最佳福利之一是保費較低。 這是因為當有醫療需要時,你將支付更高的自付額。
根據Finance.Yahoo的數據,2023年高自付額健康計劃( HDHP) 的最低自付額,個人為1,500美元,家庭為3,000美元。
而到了2024年,個人必須付1,600美元的最低自付額,家庭的最低自付額必須為3,200美元。
此外,大多數高自付額健康計劃還需要支付共同支付費用。 每次接受醫療服務時,你還需要額外支付10%至20%的共同支付費用。
健康儲蓄帳戶的醫療優勢
健康儲蓄帳戶相比傳統醫療保險計劃具有一些優勢。它幫助你提前為潛在的醫療需求儲蓄資金,並賺取利息。同時,由於保費較低,你還能在費用上省錢。
如果未使用這筆錢,該帳戶將繼續為你的退休積累利息。隨著供款和利息的增加,你可以更輕鬆地支付醫療費用,因為這意味著減少了自掏腰包支付的費用。
與標準醫療保險計劃相比,健康儲蓄帳戶的健康保險保單還會為你提供更多的承保範圍。你的計劃可能還包括其它保單不涵蓋的一些選項。一些非處方產品,例如非處方藥和月經護理產品,即使沒有處方,也可能受到承保。
通常,你的保費不可免稅,因為它不被看作合格的醫療費用。然而,美國國稅局(IRS)表示,也有一些例外情況。這些可能包括長期護理保險(根據你的年齡和年度調整)、COBRA等延續保險、65歲及以上的醫療保險以及在領取失業救濟期間的醫療費用。
繳款限額大幅提高
與其它退休帳戶一樣,你每年可以繳納的金額也有限制。
根據MyFederalRetirement的數據,到2023年,個人可以向健康儲蓄帳戶繳款的最高金額為3,850美元,一個家庭最多可以繳款7,750美元。
到2024年,這些金額將大幅提高,允許個人繳款4,150美元,家庭繳款最高可達8,300美元。
如果健康儲蓄帳戶是由雇主供款而非個人私人健康保險,雇主也可以進行繳款。但是,限額保持不變,總繳款額不得超過限額,否則將會受到處罰。年滿55歲及以上的人可以額外繳納1,000美元,夫妻可以每年最多繳納2,000美元。
向健康儲蓄帳戶繳款是可以免稅的,即使是他人為你的帳戶進行繳款也是如此。但是,雇主繳款則不能免稅。美國國稅局表示,即使你不列舉稅務項目,也可以申請減稅。許多州還允許對健康儲蓄帳戶進行減稅。
投資健康儲蓄帳戶的選擇
健康儲蓄帳戶中的任何資金都可以進行投資,使你的利息增加,並更快地增加資金。大多數提供健康儲蓄帳戶的公司允許你將部分或全部資金投資於股票、共同基金、債券、國債、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等。某些公司可能會要求你在進行投資之前達到最低金額。
對非醫療提款的處罰
由於健康儲蓄帳戶主要是用於支付你的醫療費用,因此提取非醫療費用會受到處罰。65歲之前提取非醫療費用,需要繳納稅款,並且你還需要支付額外的20%稅款罰金。
關於健康儲蓄帳戶需要了解的事項
健康儲蓄帳戶不受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的保護。相反,聯邦存款保險公司透露,保險取決於提供資金的機構,即受保護的存款機構
(IDI)。 保險可能取決於該帳戶是否可以被視為可撤銷信託或單一帳戶。
在可撤銷信託中,承保範圍基於指定受益人的數量,在沒有指定受益人的單一帳戶中,承保範圍最高可達25萬美元。
健康儲蓄帳戶的資格要求
在獲得可減稅的健康儲蓄帳戶之前,你需要滿足一些資格要求。其中有四個:
1. 你必須購買高自負額健康計劃。
2. 除了高自負額健康計劃外,你不能有其它健康保險。
3. 你不得從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中領取任何福利。
4. 你不能被他人在納稅表上列為被撫養人。
適合健康儲蓄帳戶的最佳人選
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健康儲蓄帳戶。由於自付額較高,最適合的人選是那些收入較高的人。同時,如果你和所有家庭成員都身體健康,那麼健康儲蓄帳戶會是個不錯的選擇——否則可能無法為退休後的生活儲備足夠的資金。
理想情況下,最好的方式是儘量不使用健康儲蓄帳戶,除非必要。讓帳戶累積利息,並將其用於退休儲備,這樣在你的晚年時就有足夠的資金支付醫療費用。
《大紀元時報》版權所有©2022。本文僅代表作者的觀點和主張,內容僅作一般資訊參考用,沒有任何推薦或招攬之用意。大紀元不提供投資、稅務、法律、財務規劃、房地產規劃或其它個人理財的建議。大紀元不擔保文章內容的準確性或時效性。
責任編輯:高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