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美國家發明家學院院士:科學與誠實並重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蔡果荃教授榮膺美國國家發明家學院院士。(蔡果荃提供)
【大紀元2022年12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綉惠洛杉磯報導)榮膺美國國家發明家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 NAI)新科院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教授蔡果荃(Guochuan
Emil
Tsai),師承神經傳導開創者1970諾貝爾獎一系,在神經科學與腦疾病方面研究成果斐然。他同時亦是台灣心悅生物醫藥公司執行長。儘管其跨領域的成就極為罕見,但蔡果荃謙遜地說:「我不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稍微遠一點,科學史上的突破不會是憑空而來的。」
蔡果荃教授(前排右六)與心悅生醫工作團隊合影。(蔡果荃提供)
站在巨人肩上思考
出生於台灣風城新竹的蔡果荃有濃厚的人文關懷。他高中時負笈台北就讀當地最好的建國中學,後來陸續在陽明交大、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和哈佛醫學院求學。蔡果荃說:「我個人其實生來傾向人文藝術,卻越來越欣賞科學的客觀、不失人性。」
蔡果荃年少就時常思考、追問:這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該怎麼辦?從一個小分子的行為、一個人的生理疾病,到整個人群國家的行為,他都充滿興趣。不斷追問、尋答案的過程,成就了蔡果荃筆下一篇篇學術論文。
作為醫學科學家,蔡果荃的主要研究領域為調控大腦NMDA系統對中樞神經的影響及相關腦疾病的治療,其百餘篇論文被專業引用上萬次。他率先提出調控大腦NMDA受體功能有助於治療諸多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開啟了腦部疾病治療的新方向。
科研落實於解決人的問題
提及「心悅生醫」創立緣起,蔡果荃表示,身為精神科醫師和藥物研發公司創辦人,他的動力來自想以「科學研究」來幫助病人。他認為學術界只能達到「轉譯醫學」方向的研究,無法真正、直接地幫到病患。
學術界的傳統思維是科學家應該專注於基礎研究,其成果與專利多數授權給製藥公司。但蔡果荃認為,學術研究成果和產業商業策略仍存在著巨大鴻溝。蔡果荃於1999年申請的專利在其商業夥伴手中塵封了十年,而這十年裡,蔡果荃取得越來越多研究證據,顯示這個治療方法確實有效。
因此2013年,蔡果荃創辦心悅生醫,立志將自己廿年的研究成果開發成產品。對於身為醫生的蔡果荃而言,他的首要也是最重要目標,就是替病人做好應做的事。
「天然」物質與科技突破
目前全球醫藥市場規模約為1.1萬億美元,其中約有35%的藥物來自天然產品。蔡果荃表示藥物研發最注重的是「安全性」和「有效性」,合成藥物安全性較難預測,現有藥物有1/3源自天然物質,主要就是因為在安全性方面有優勢。
蔡果荃舉例,1948年醫學界發現鋰對治療躁鬱症有顯著效用,直至目前鋰仍是治療躁鬱症最有效的天然成分。1556年,法國預言家諾查丹瑪斯(Nostradamus)發現並描述安息香膠的乾餾作用及純化,這是苯甲酸鈉(Sodium
benzoate)最早並應用的歷史記錄。但心悅生醫的科研團隊發現,苯甲酸鈉這種常用的食品防腐劑,在對抗精神病及改善失智症方面也有效果,但其劑量的效能並不突出,必須使用高劑量。
蔡果荃認為科研要了解歷史,也需突破框架。心悅的研發就是將天然成分的歷史優勢與科技新突破相結合,由此在憂鬱症、失智症、精神分裂症、冠狀病毒及流感治療方面都有收穫。他說:「這些天然成分早存在於自然界,等待我們去突破發現並有效運用。」
誠實、不找捷徑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談到顧問公司「Wigram
Capital
Advisor」估計大陸防疫解封後將有一百多萬人染疫死亡,蔡果荃對西方關於疫情的推估模型和疫苗有效的假設持保留態度,認為這是以千分之一的人數計算從而嚴重低估的數字。他說:「科學和誠實很重要,唯有尊重科學才能找到應對災害的方法,以此減輕、減緩災害。」
蔡果荃說,自己喜歡去偏遠地方行醫,因為「斷水斷電的地方才是行醫最有效的地方,一大堆儀器藥物不見得是最好的治療方法」。他更直言自己「最討厭的是當生技公司的老闆」,因為常常要煩惱公司裡的年輕科學家薪資沒有著落。但和年輕的科學家一起探索、尋求心智疾病的解方,也是他最快樂的事情。他說:「當然,新藥研發有進展了也是冷暖自知啊。」
「我的發明若說有什麼價值的話,就是以基礎神經科學的發現帶入新的治療。特別是在腦部疾病這個領域,我們始終在老的機制之中打轉、治療嚴重落後。」蔡果荃期許自己不只製成化學新藥,也研發出成為「替代醫療」的選項,產生「新的機制」、「新的科學」。
美國國家發明家學院院士是國際發明家獎項中頂尖的榮銜,除了學術成就,更推崇創新及學以致用。在全球一千五百多位發明家學院院士中,理工院士較多、生醫的院士是少數。目前在UCLA醫學院教授精神醫學與行為科學,同時也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座講座教授的蔡果荃鼓勵學子:「誠實、不找捷徑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因為科研最重要的就是求「真」,許多科學家都是長年在一個題目中反覆實驗。他認為唯有誠實面對自己、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專業,才能讓路走得更遠。
責任編輯: 方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