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教授斥防疫政策:啥腦子設計這麼多死循環

【大紀元2022年04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淨報導)上海封城近一個月,當局的疫情「清零」政策引發嚴重的次生災難和人道危機,令市民怨聲載道。對於當局的極端防疫措施,上海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趙立行近日發文,他質問什麼樣的腦子才能設計出這麼多「死循環」。
趙立行現為上海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導。他在微信朋友圈發表的這篇短文,雖文字不多,卻點出當局防疫中的諸多亂象,引發網民的關注和熱議。
以下是趙立行教授發表的短文內容:

把市場流通堵得嚴嚴實實,然後再盡全力打通堵點;
要求所有市民足不出戶,但吃飯問題自己想辦法;
給好人發了不少連花清瘟,又告訴你好人不能吃這藥;
陽了沒有能力轉運居家賦紅碼,自己轉陰了要轉運才能賦綠碼;
就醫前要先測核酸,但進醫院測核酸要有核酸證明;
健康的人一遍遍地測核酸,但又告訴你測核酸有感染風險;
測了核酸健康雲可以查結果,但疾控中心說結果由它說了算;
抗原試劑發了一堆天天測,但又告訴你這個是不準的。
很多問題因為這些死循環而出,但所有部門都負責任地讓這個死循環活著。

上海當局頻繁核酸檢測 市民反彈拒絕核檢
上海封城近一個月,頻繁的核酸檢測導致上海部分市民反彈,紛紛抵制當局的極端防疫措施,不少市民在自家門上貼有「抗原自測陰性,不做核酸」等字樣。
上海黃浦區市民馬女士告訴大紀元:「現在每天要做核酸檢測,這是不科學的,把老百姓折騰成這樣子,每天搞得雞飛狗跳的,大家非常反感的。現在有很多人都拒絕下樓做核酸。
「政府面子上說得很好,保障民生,官員出來道歉說我們會改進的,但改進了嗎?沒有。這次封城有必要嗎?把我們沒病的人都受衝擊了,很多人由於缺糧或就醫不及時就死掉了,有的人流產了。你造成的這種災害,遠遠超過了這個病毒的危害了。」馬女士說。
儘管中共的極端防疫措施導致民怨沸騰,但當局仍持續加碼。4月18日,在上海新聞發布會上當局要求,從4月15日開始對封控區、管控區內所有人員進行「抗原+核酸」組合檢測篩查,對防範區內所有人員進行抗原檢測篩查。
具體安排情況是:封控區內,18日到21日,每天進行1次核酸檢測;對管控區內所有人員,18日到21日各進行1次抗原檢測;20日進行1次核酸檢測;對防範區內所有人員,7天進行2次抗原檢測,這幾天已做過一次,21日再做1次。
有市民在微博抱怨說,「上海是不是有毛病啊,昨天下午做的核酸,今天上午剛出結果就讓做抗原,剛做完沒兩個小時又讓下樓做核酸,是要幹嘛啊,捅出鼻炎咽炎嗎?立志交叉感染全陽嗎?」
早在2021年12月31日,中共官媒《人民日報》旗下媒體「人民資訊」發表文章稱,據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長張敬玲介紹,「鑒於西安市確診新冠病毒人群中超一半是在核酸檢測過程中被感染的……」
就在上週,有大陸醫務人員在一段電話錄音中披露,在頻繁的核酸檢測過程中,很多市民被交叉感染。
近年來,中國經濟持續下行,而當局推行的「清零」政策對各行各業的衝擊更是雪上加霜。受影響最大的中國服務業,基本處於癱瘓或半癱瘓狀態;製造業中勞動密集型行業也遭受重挫;許多在華跨國企業停產或將外移。由此引發不同程度的裁員潮、失業潮和私營企業倒閉潮。
責任編輯:高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