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台大學霸詩人教師詹佳鑫:懂世界玩法的詩人,文組的勝利人生
文組也能使人嫉妒!「90世代代表詩人」詹佳鑫,建中第一名畢業,志願卻只填台大中文系,最後考上錄取率不到1%的老師,「我對生活相當滿意,這是世界最棒工作!」
詹佳鑫是那種有魅力的人,因他總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而且會想辦法做到。
他身形清臞如竹,眉眼有山澗的清澈,整個人就是明亮。
他今年28歲,有著極為漂亮的履歷:建中第一名、台大書卷獎畢業,橫掃大小文學獎項,被作家陳義芝稱為1990世代代表詩人。
他的人生看來前程似錦,有一百種選擇,但他選擇了聽起來比較不酷的那種:高中國文老師,這反而成為一種酷。
他在百年名校新竹高中裡講解千年古文,他談〈出師表〉裡,諸葛亮之忠,一路延伸到日本311大地震裡盡忠職守的播音員與忠犬小八;他談〈燭之武退秦師〉,連結到教學生說服面試教授錄取自己。
上到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的〈一桿秤仔〉,索性要學生把課文搬演成現代戲劇。他在講台上說學逗唱,妙趣橫生,台下不時傳來轟然大笑。(看更多:1/4學生立志讀醫 升學名校曉明女中,最紅選修課竟是一堂國文課)
打破「文組沒出息」觀念
「給他教過,就覺得對國文很有興趣,」詹佳鑫的學生李柏賢分享,高一時就很想給詹老師教,高二如願以償。另個學生張鈞煜則分析,詹佳鑫會回溯自己求學時覺得無聊的課文,加以改造再教給學生。
「高中老師是全世界最棒的工作!」詹佳鑫發自內心說。
而這世界最棒的工作,得來不易。
詹佳鑫出身北投,父母在傳統市場擺攤,專賣護腰、護膝,他童年不少時光是在油膩悶熱的市場中度過。
他自幼聰穎,自我要求高,又極為易感,寫第一首詩,是見母親從市場買魚,魚身布滿刀痕,他心中不忍,為詩名曰〈魚之淚〉,為表文學造詣,「還特別用『之』,不用『的』,」詹佳鑫笑道。
他寫詩,也愈來愈愛讀詩,完美主義的資優生,從文字的戲耍中得到釋放,上了高中,他決心以中文系為第一志願。
作為家中唯一男丁,母親擔心「文組沒出息」、爺爺更希望他當醫生,但詹佳鑫早已篤定。他廣投文學獎賺獎金,證明寫作亦能謀生,家裡見他悠游其中,逐漸讓步。
18歲那年,錄取台大中文系,也是他唯一填的志願。
他忽然感到,要變成一個成熟的人。
他以往為市場出身自卑,填寫資料見需填家長職業,總心中糾結,於是他寫〈菜市場那些小事〉,記菜場人情世故對他的滋養,遂與出身和解。
他一度與母親關係緊張,又寫〈無聲的催眠〉,描述即使母子溝通失能,始終仍被愛包圍,和母親和解。
「我寫完〈無聲的催眠〉,痛哭流涕,」那是詹佳鑫的成年禮。(看更多:自學教父陳怡光的「學習型家庭」,如何引導孩子找興趣?)
殘忍意志力,拚得世界最棒工作
中文系畢業後,詹佳鑫想探究現代文學,又念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也獲獎,但他發現,相較繼續念博班、當教授拚升等,教學與創作才是心之所嚮。
他希望保有下班生活,認為高中是一個人思想形成的關鍵階段,因此決定當高中老師。
他在文壇已有名氣,去實習時,資深老師戲謔他,「我們這小廟怎麼容得下你?」他錯愕,「老師很難考欸!」
高校教師確實門窄,錄取率常不滿1%,他卯盡全力。
一同備考的中文系學姊王雅芬形容,他有「超乎殘忍的意志力」,不但考前一年就組讀書會備戰,為了15分鐘的面試,他能從白天複誦講稿直到黑夜,連通勤都在聽自己練習的錄音。
那一年,新竹高中國文教師的錄取率是388分之1,他應屆考上。
比起老師,詹佳鑫有時更像大學長,Instagram帳號不吝與學生分享生活點滴。(王建棟攝)
他語音清朗,雀躍時如迪士尼人物,他擅長自日常瑣碎中生出夢幻宇宙,他寫牙刷「我抓住你的把柄/你卻開始刷洗我了」,又寫遊樂園咖啡杯「在遊戲停止之前/練習不因看清對方而感覺頭暈」。
他對所相信的事,文學、人情,有堅信柳暗必見花明的執念。他的碩士論文指導教授張俐璇形容他,「走到無尾巷,總會發現矮牆跨出去。」
教搶分也教人生
但他做事卻又機敏靈巧,容易破解世俗規則,事半功倍。
他不諱言,他的國文課就教兩件事:搶分與人生。
「面對不同場合,你要知道你要做什麼事,」詹佳鑫自信有極好的考試技巧可以傳授。
如對作文,他自有見解,認為基本功是他稱為「顯微鏡作文法」的細節描摹,「一個水瓶,可以用一千字去形容,」細節出來,再賦予意象,文字就會好。
但除了考試,更重要的是,如何藉課文,看到人生的可能與美好,成為學生未來跟人生對話的養分,而非只是修辭與註釋。
他舉例,歸有光的〈項脊軒志〉,談的是思念及與親人告別之艱難,文中的樹象徵作者對亡妻的思念,是「人文之樹」非「生物之樹」。(看更多:手機看盤、經營YouTube 松山高中自學計劃,師長角色:放生)
他希望學生能看見身邊物事包含的情懷,他以學校操場為例,「如果你未來人生走不過去,就想著操場的象徵意涵,可能是屬於16歲的、陽光熾熱的、未來還沒被定型的……。」
不少竹中學生因家庭壓力喘不過氣,他也從中看見自己。
「我媽比較像是『負面聚焦』,」他回憶,母親講話常偏負面,他買按摩機給母親,母親第一反應是嫌貴,而非想到可用來舒緩壓力;他下廚煮麵,母親只唸他不要吃油炸的,而非讚美他能自己做菜。
「這或許就是為什麼,我一直擔心沒做好、自我要求愈來愈高,」深受完美主義之苦,他希望對學生正面聚焦,「只要表現大於個人平均值,都要看到。」
他舉例,學生平常遲到15分鐘,今天若只遲到5分鐘,雖然還是遲到,仍要看到他的進步。
他深明師長言語的力量,「我現在都不知道哪句話學生會帶到未來,但就多講正向的話,讓他能自己長出力量。」
別怕自己不夠獨特
提到不少學生對未來感到迷茫,詹佳鑫指出,社會一直標舉獨特的重要,但其實,人與人之間很難真有極大的不同。
他舉例,班上辦同樂會,要準備才藝表演,有學生想表演小提琴,卻又擔心技術不精。
「但他已經跟別人不同了,他至少會拉,」詹佳鑫說,慌張與焦慮往往是比較而來,人往往因此自我設限,重點是找到自己喜歡的事。
文學給了詹佳鑫一種眼光,穿透世界的表象,就像是一張溫暖的網羅,使他可以盡情彈跳。(王建棟攝)
若學生想以文學為志,詹佳鑫也務實地建議,仍要找到能謀生的職業,「當然職業與興趣相合,你就會很幸福。」(看更多:創意怎麼教?廣告界權威奧美楊名皓:很忙很累的人,不會有創造力)
不少文人都希望密集出書、得獎,在文壇累積更多名氣,詹佳鑫會追求嗎?
詹佳鑫坦言,以往的確渴望得獎,但後來發現,其實要在文壇營造聲量,也有一套方法可循。如今,比起追求著作等身,他對幫學生找到自我價值更有熱誠。
「這件事情雖然不會名留青史,但它可以讓更多人,在沒人看見、憂鬱悲傷的時候,知道有個人曾經點亮他人生,」他說。
如今他更在意創作過程是否快樂,他眼中日常風景已均是歌詩,「走在走廊上感受的每一寸陽光、每一個走進教室轉門的剎那,我都覺得我在創作一個新的故事。」
他笑著說自己對生活相當滿意,「我永遠不知道每天走進教室,學生會對我說什麼,每天都很新奇。」
(責任編輯:曹凱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