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0日 星期日

中國人的姓名字號(1)

中國人的姓名字號(1)

作者:劉學銚 教授
 
《國語‧晉語》認為,黃帝系統的姬姓的始祖居住在姬水之濱,所以以姬為姓。圖為黃帝像,明人繪。(InverseHypercube/Wikimedia commons)

俗語說:大丈夫行不改姓,坐不改名,姓名對中國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然而何以有姓,很可能並沒有多少人知道其來源。人人都有姓,認為這是自古已然的事,其實姓,尤其是後秦以後的姓,是經過演變而來的,跟先秦時代有很大的差異,且讓本文慢慢說來。

姓的來源


姓,中國人的姓,特別是漢人的姓,從漢字結構來看,是「女」跟「生」所構成,可見在遠古時代確實有過母系社會,所以在古文獻上所見到先秦時代的姓,幾乎都有女字旁,像姬、姚、姒、媯、妊、姜、嬴、妃、嫪等。

至於姓的由來,大致上有兩種說法,其一說,認為姓是源於生長的地方地理特徵,作為姓。

據《國語‧晉語》認為,黃帝系統的姬姓的始祖居住在姬水之濱,所以以姬為姓;而炎帝系統的姜姓,則是居於姜水。這種說法,當然有其道理,何況也舉得出實例,應該是可以相信的。

另一種說法,則是近代民族學、社會學、文化學興起後,經過科學的驗證,認為人類姓的來源,是由於初民的圖騰(Totem)崇拜。

所謂圖騰,原是南美洲土著的語言,他們認為他們的祖先是由某一種動物、植物或其它自然現象變化而來的,因此對這種動物、植物或自然現象,加以崇拜,自然而然地就以之為自己部落的代表了,所謂部落的代表,也就是部落的姓了。

這種現象不僅目前世界各地的土著民族有,從文獻上考察,中國古代也有這種情形,所以說姓來自圖騰,也是有相當的道理,本文不作歷史學、人類學的考證,以上兩種說法都有道理,也都可以留供參考。

不管姓是來自那一種說法,最初只有女子有姓,這是不爭的事實。不過人類的歷史文化,總是不停的演化(注意,只是演化,不是演進。今未必勝於古,古也未必勝於今,只是不同而已),當人類因為採集生活逐漸無法供應足夠的糧食時,必須捕殺較大型、凶猛的動物以果腹,這時就需要有力氣的男人了,也因此逐漸脫離母系社會,而由男人當家作主,於是父系社會出現了。

既然父系社會出現,可以捕殺或豢養更多動物,或者已經進入初期的農業社會,可以獲得更多的農作物,既然糧不缺,於是人口大量繁殖。原有的姓已經不夠使用了,於是對所繁衍的子孫,以各種方式給了他們一個代表,這就是所謂的「氏」,如說氏出現的時代,已經晚三代(夏、商、周)了。

人類經過幾十萬年甚或更久時間的演化,已經發現近親繁殖,每每會產生畸形的後代,為了避免近親互為婚配,姓跟氏就起了區隔、識別的作用,而氏是從姓分離出來的。在上古時代,只有貴族才有姓,貴族的後代則有氏,一般平民是沒有姓或氏的,所以古代所謂百姓,還是指貴族,一般平民只被稱為「黔首」、「黎民」。

到了春秋戰國時代,由於諸侯之間,互相兼併的情形,非常激烈,許多諸侯貴族由於「國家」(註)滅絕了,淪落為平民。於是許多這種的平民,都有自己的氏(就是我們現在所了解的姓),許多沒有姓的平民,也都起而效尤,給自己起了一個姓。

:這個「國家」只是諸侯貴族統治的一個地域,跟今天所了解國家,有很大的出入,不宜混為一談。)

春秋戰國時代的姓,其實都是之前的氏。所以上古時代的姓,像媯、嬴、姒、嫪、妊等,在今天幾乎都不見了。

據《國語》卷十《晉語四‧文公》裡說:

黃帝之子共傳二十五人,得姓的有十四人,這十二個姓是姬、酉、祁、巳、滕、箴、任、荀、僖、佶、擐、依等。

春秋時代的大約有二十一個,明末清初顧炎武在《日知錄》裡認為:

「言姓者,本於五帝。見於《春秋》者得二十有二。」

這二十二個姓是:媯、姒、子、姬、風、嬴、己、任、姞、祁、羋(音篾或米)、曹、妘、董、姜、偃、歸、曼、熊、隗、漆、允等,如果從西周銅器銘文上看,當時的姓也沒有超過三十個,無論怎麼認定,在先秦時代,姓都不會太多,所以能夠統有「百姓」,毫無疑問的就是泱泱大國了。

但是時至近現代,中國境內見於文獻的姓有5662個,其中單姓有3484個,複姓有2032個,三字姓146個;這5662個姓中,還不包括四字姓,以及邊疆少數民族移居內地,以漢字音譯維吾爾、蒙古、哈薩克、烏孜別克……語音的姓,這樣看來,中國人的姓至少有七八千個之多,那麼這些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呢?

如果要很詳細地加以耙梳整理,本身就可以寫成一部專書,我們這兒篇幅既不容許,作者自忖也沒有這個能耐,這兒只能作個約略的分析,只是近乎常識性的介紹,春秋戰國之後,中國人得姓(其實都只是古時的氏)的情形,約有以下十幾種情形:


一、以氏族標誌為姓


所謂氏族標誌,就是前面所說的圖騰,如商民族自認是「玄鳥」所演化而來的,《詩經‧商頌》有: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可以明白地看出,商朝民族是以玄鳥作為氏族的標誌(也就是圖騰)。

那麼玄鳥又是什麼呢?據近人趙鐵寒考證,所謂玄鳥就是燕子,古文字就像「子」字,所以商民族是姓「子」。

相傳商民族的始祖母簡狄,有一次在郊外行祭天禮時,正好有一隻燕子(玄鳥)飛了過來,並且生了一個蛋,簡狄就將這顆蛋給吞下肚去,於是就懷孕了,生下了商朝的始祖契。

以今天的知識來看這個傳說,當然會認為簡直不可思議,但是以三千多年前的初民來看,這就成為完全可能的事。類似這種以氏族圖騰為姓的例子非常的多。

再如夏禹治水的事蹟,在中國上古史中是傳誦已久的故事,夏民族以為自己跟蛇有某種關係,或許說是以蛇為圖騰,所以創建夏王朝的禹姓姒,女字旁是會意字,「以」字,根據《說文解字》指出是「從反巳」,而巳正是蛇,可見夏民族姓姒,也是從圖騰演化而來。

其他像龍、牛、羊、馬、熊、鹿、朱(蛛)、雷……等等,都可以說是因圖騰而得姓。

二、因封國或采邑而得姓


這裡所謂的國,跟今天大家所了解的國家,有很大的距離。在周以前,天子為鞏固王權,封同姓子弟或異姓功臣一塊地,使他們成為諸侯,是謂封國,以捍衛天子。這些諸侯可以統治他所分得土地上的人民,而諸侯又可以將他的領域再分封給卿、大夫(是謂采邑),這種分封眾建,就是一般所說的封建時代或封建社會。

基本上到秦始皇統一天下,廢封建設郡縣,封建時代就結束了,秦以後只能說是帝制或集權時代。

周以前那些封國的諸侯、或者封有采邑的卿、大夫,往往就以封國或采邑為姓。例如周天子封同姓(姬姓)子弟為諸侯的計有:魯、衛、蔡、曹、滕、燕、鄭、韓、何、虢、滑、雍、酆、邢、隨、胡、巴……等四十八個,於是這四十八個姬姓諸侯就以封國為氏,時間一久,氏便成為姓了。

再如周天子封異姓功臣為諸侯的計有:齊、楚、宋、荊、陳、趙、朱、邾、息、鄧、梁、薛、徐、羅、申、章、葛……等六十個,同樣的這六十個諸侯便以齊、楚、宋……為姓了。

諸侯也可以將自己的領地分封給同姓或異姓的卿、大夫作為采邑,於是這些卿、大夫便以采邑為姓,像劉、白、京、棠、雀、盧、鮑、費、蒯(ㄎㄨㄞˇ)、范……等。以上這一百多個姓都是以封國或采邑為姓。

三、以職官為姓


先秦時代貴族平民有其世襲性,為官者在社經地位上,自然高於平民,同時職業通常也具有世代相傳的特性,因此以官職名稱或職業行別作為姓氏。前者如:史、帥、宗、軍、庫、司徒、司馬、司空、王、公、霸、侯等;後者如:陶、祝、巫、車、裘、賈等。

四、以祖先爵位或謚號為姓


古人也有以祖先的爵位為姓,如祖先曾經被封為王、或公,那麼後人就王、王孫、公孫為姓;也有以祖先的謚號為姓的,這一類的姓如:文、武、穆、莊……等。

五、以德行為姓


如春秋時晉國的趙襄追隨公子重耳(就是後來的晉文公),顛沛流離了十九年,終於輔佐公子重耳返回晉國而登上王位(嚴格地說,當時晉國還不能稱王,只有公的爵位)。趙襄不只是對公子重耳恩重情深,就是對一般人,也是樂善好施,所以大家都覺得他就像冬天的日頭的溫暖,於是他的後裔就以「冬日」為姓。

又如魯國的少正卯(跟孔子同一時代),在魯國名氣很大,可以說是魯國的聞人,因此他的後人就以「聞人」為姓。再看漢初的淮南王英布,年輕時曾因犯了罪,被罰在臉上刺字,這種罰叫做黥刑(註),他的後人不但不以此為恥辱,反而以黥為姓。

:黥刑:黥,音京,同剠,也叫墨刑,就是在臉上刺字,然後塗上黑墨,類似現在的刺青。)

(未完,待續)

作者部落格:https://www.professorliu.club/2019/12/name.html

點擊中國人的姓名字號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