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選舉最怕大輸大贏,國民黨恐徹底爬不起來
作者:黃浩
毋庸置疑,蔡英文是個厲害角色。她作為資歷最淺的民進黨人,在2008年民進黨跌入谷底後接掌黨主席,一步步通過一場場選舉,將民進黨拉出泥潭,並擺平黨內的複雜派系,讓自己的「英派」成為黨內最大勢力。隨後,她又善加利用國民黨執政失敗,投票還未開始,就已鐵定當選。
2016年的1月16日,注定是「於無聲處聽驚雷」的一天。從目前形勢看,如果國民黨大輸、民進黨大贏,以往的島內政黨版圖將被徹底改寫,選舉結果就不是簡單的政黨輪替,而可能是島內政局的顛覆性巨變。
所有關注這場選舉的目光,無不警覺。
蔡英文帶來一堆懸念,身段柔軟但策略靈活
四年一次的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和「立委」選舉即將於1月16日週六舉行。與以往台灣「大選」一波三折、高潮迭起、懸念叢生的狀況不同,這次的選舉始終呈現「民進黨遙遙領先、國民黨大幅落後」的局面,外界普遍認為民進黨基本贏定了。
雖然失去勝負懸念,但這場大選並非波瀾不驚。恰恰相反,這場選舉可能帶來島內政局的顛覆性巨變,以及兩岸關係的地動山搖,這令其意義遠超以往。
對於兩岸關係而言,一旦與大陸具有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共識,願意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國民黨下台了,一個不承認「九二共識」、不承認兩岸是一個國家、不願放棄「台獨」立場的民進黨上台,這種改變對台海形勢的影響毫無疑問是巨大的。
1月7日,蔡英文來到桃園,到中壢三教紫雲宮、平鎮建安宮參香,她說,這次選戰來桃園無數次,相當注重桃園,希望桃園鄉親給予最大溫暖,讓民進黨得票數能夠破紀錄。
蔡英文為了2016「大選」勝選,兩岸政策有一些策略性的調整,即完全不談民進黨傳統的兩岸論述。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她就是只講兩個詞,一個詞是「維持現狀」,一個是「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
不過,蔡英文的說法,並沒有直接回答核心問題,就是「兩岸究竟是什麼關係」。國民黨問這個問題,大陸問這個問題,台灣輿論也問這個問題。但蔡英文就是「打死也不說」。因為,如果蔡回答「兩岸是兩個國家」,那民眾就會說,你無法保障兩岸和平。但如果蔡接受大陸「兩岸一中」的說法,那民進黨的支持者又不會答應。所以蔡選擇了模糊、迴避的做法,這就是蔡一直被人稱作「空心蔡」的由來。
在2015年底的電視辯論中,蔡又提出了「接受九二會談事實」的說法,但這與接受「九二共識」本身有本質的區別。不過,即使民進黨靠著模糊、迴避的戰術贏得了選舉。真正上了台,還是繞不開如何定位兩岸政治關係這一核心問題。
大陸的標準很明確,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習馬會」上說的,只要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我們都願意同其交往。因此,蔡英文兩岸政策不同選擇將導致兩岸關係不同走向。
因固執己見,蔡英文不會放棄台獨立場;因理性務實,她又不會搞陳水扁式的衝撞式台獨,而是推行「柔性台獨」,即從經濟、文化、社會以及涉外等角度為「台獨」奠基輔路。
目前,蔡英文面前有三條路。
第一條路:如果蔡願意承認「九二共識」歷史事實、認同其「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內涵,大陸是願意與其打交道的,不但現有的23項兩岸協議可以繼續執行,兩岸現有的國台辦陸委會溝通聯繫機制、兩岸兩會協商機制都可以繼續運行。兩岸形勢基本會延續2008年來的態勢,即使比馬英九時期有降溫,但也能維持「溫和」局面。
第二條路:如果蔡繼續堅持僵化的兩岸政策,拒不回應「九二共識」或其核心意涵,既不搞「法理台獨」,又不放棄「台獨」立場,搞所謂的「柔性台獨」,則兩岸關係將陷入「冷和平」的狀態。國台辦與陸委會常態化溝通聯繫機制、兩會協商機制必然中斷,23項協議執行效果將大打折扣,兩岸涉外衝突必然重新升高。
第三條路:如果蔡在黨內基本教義派挾持下,膽敢挑釁大陸,推進「准法理台獨」,則將導致兩岸關係陷入「地動山搖、全面對抗」的緊張局勢。
目前看,蔡走第三條「急獨」路線、與大陸正面對撞的可能性不大。受諸多因素制約,蔡實質調整兩岸政策,走第一條路的難度也很大。因此,蔡走第二條路,台海局勢進入「冷和」狀態的可能性為最大。
當然,比這種個人際遇改變更深刻的是,島內權力格局和政黨版圖的大洗牌。那麼,這種大洗牌後,民進黨會長期執政嗎?
對選舉做預測風險很大,何況對四年甚至八年以後的選舉做預測。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國民黨下台,將面臨極為不利的狀況。一是會更加弱化。繼「九合一」選舉大敗後,國民黨再遭2016選舉敗北的重擊,整體實力萎縮、本土支持者出走、基本盤流失、地方派系被綠營收編幾可預見。二是黨內會更加混亂。內部圍繞敗選責任、黨主席改選、兩岸路線等矛盾將更加尖銳,難以形成具有統合力的領導核心,甚至不排除出現某種程度分裂的情況。」
事實上,國民黨自蔣經國逝世、台灣「威權時代」結束後,就一直分裂不斷,包括新黨、親民黨、台聯黨、民國黨的出走等。這其實和國民黨的群眾支持基礎有關。該黨支持群體相較民進黨具有明顯的特徵:構成多元、結構鬆散、理念迥異。該黨的支持群體大致包括,最裡層是外省籍特別是外省籍技術官僚,第二層是軍公教群體,第三層是本土選民尤其是地方派系。國民黨要維持這種鬆散的結構,依靠的是強有力的行政權力、有效的黨的控制力、龐大的黨產。該黨「威權時代」結束後的不斷分裂,原因就在於黨政控制力的持續弱化,難以維持這種構成多元、理念迥異的結構。
對於蔡英文、民進黨而言,如果上台,將利用高得票高人氣、「立法院」和地方執政席次優勢、「綠色執政聯盟」的支持全面執政,掌控政局走向。該黨還將用好、用足手中的權力和行政資源,繼續擴大自己的群眾支持基礎,並推動清算國民黨黨產的法案,對對手釜底抽薪,讓國民黨徹底爬不起來。
因此,目前看起來,情況對蔡英文連任是有利的,國民黨短期內東山再起很不容易。不過,馬英九執政面臨的國際、島內經濟不利形勢,蔡英文一樣得面對,而民眾對蔡執政的滿意度,毫無疑問是影響其連任形勢的最大變數。
馬英九或成第二個連戰,還有更多「習馬會」上演
2008年來兩岸關係由亂到穩、由穩到進,是大陸主導、兩岸共同努力的結果,但也和馬英九個人的努力分不開。馬在任八年,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願意和大陸一道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及兩岸經貿人員交流的持續深化。去年11月的「習馬會」,目的當然是推動兩岸關係進一步發展,但從某種意義上,也是對馬兩岸表現的充分肯定。從馬英九在「習馬會」的發言看,也顯示其是有「大中國情懷」的。
正因如此,以馬在兩岸上的地位,他卸任後完全可以繼續在兩岸上扮演重要角色,繼續通過國共高層對話平台發揮其作用。這對兩岸關係、國民黨發展都是非常積極的。如果這樣,未來大家可能會看到更多的「習馬會」了。
2008年,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大贏民進黨候選人謝長廷221萬票。2012年,馬英九儘管選情一度告急,還是贏了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近80萬票。然而,2016年「大選」,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始終大幅領先,國民黨候選人不管是「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還是「柱下朱上」後的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都未對蔡構成真正的威脅。
「眼看你起高樓,眼看你宴賓客,眼看你樓塌了」,這是近來島內「名嘴」常常揶揄國民黨的話。外界不禁會問,國民黨為什麼會落後這麼多?學者們當然可以列出無數條理由:比如國民黨在勝選無望的情況下,黨內一盤散沙、離心離德,朱立倫作為「史上最弱黨主席」無力統合黨內;宋楚瑜再度參選分裂泛藍選票;民進黨整合順利,「主攻內政、迴避兩岸」的選舉策略得當;「兩岸牌」效益遞減,等等。
民黨2008年因民進黨執政失敗、帶著民眾高期待上台,但民眾很快從期望到失望,從失望到絕望。包括台灣經濟沒有大的改善,物價飛漲,薪資10多年不漲,相對剝奪感強烈。加上馬當局提高電價、油價,提高民眾的年金支出等,雖然很多從長期看是不得不做的事情,但民眾認為損害了自己的切身利益。而食品安全問題多次爆發,「十二年國教」政策引起家長不滿等,更加深了民眾的這種怨氣。
這種沸騰的民怨在島內持續發酵,就形成了「反馬反國民黨」、「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的「政治颱風」。國民黨2014年「九合一」地方選舉遭遇「崩盤式挫敗」,縣市長席次由15席銳減至6席,民進黨由6席擴張至13席,就是這種「颱風」掃過的慘狀。如果2016選舉國民黨再度慘敗,無疑也是這股「政治颱風」肆虐的結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