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詠:我從400多個癌末病人身上,學到了最珍貴的一件事 (一)
內在價值vs.外在價值
我聽朋友說了一個故事,故事是這樣的:
一位五歲的小孩被問到將來想唸什麼學校時說:「建國中學。」再問他:「建國中學畢業之後呢?」他說:「台大醫學系。」繼續再問他:「台大醫學系畢業之後呢?」小孩想了想,回答:「我要開計程車。」
聽到這個故事,我的第一個反應當然是笑了。一邊笑的同時,又覺得這個應該不只是一個笑話。作為一個旁觀者,一點也不難分辨,哪一個是孩子自己的價值,哪一個是從別人那裡得來的價值,但如果問五歲小孩:
「你為什麼要先讀建國中學、台大醫學系之後,才去開計程車,這樣不是很矛盾嗎?」
對於你所謂的矛盾,他一定覺得不知所云。隨著時間累積,不管是別人給他的價值,或者是他自己原來的價值,一點一滴全都轉化成了他自己內在的價值。在這樣的情況下,當不同的價值發生衝突時,當然,也就全變成了他自己的矛盾。
我把五歲小孩要開計程車的故事跟大兒子分享。分享完之後,兒子問我:
「你不是說過,你小時候寫作文,〈我的志願〉中寫的,就是要當醫師嗎?那是你自己的內在價值,還是別人給你的價值呢?」
認真地回想這件事,我想到的第一個脈絡是小時候生病時常被帶去看的內兒科醫師。
那個醫師微胖,坐在看診室的大椅子裡,一副很神氣的樣子。看診出來之後,爸媽會一再表示,這個醫師多了不起,太太有多漂亮,他們有多麼受到尊敬,他來到小鎮看診之後,如何在很短的時間賺了這麼多的錢、又如何蓋了樓房……
另一個脈絡更隱晦。那是月考成績揭曉,我以五科滿分的成績得到班上第一名的榮耀時,老師有意無意地說了一句話:
「這個小孩成績這麼好,將來去考醫科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想起來,這些外在的期待或暗示,很可能就是我在〈我的志願〉這樣的題目寫下「醫師」這個職業,最重要的動機了。
我在這樣的氛圍下成長、接受教育、考上醫學院,理所當然地當了醫師,穿上白袍。直到幾年之後,我升任主治醫師,因為負責疼痛控制,走進了癌症病房。
剛開始時,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面對癌症病人突如其來的哭泣,我很掙扎。作為一個醫師,除了做一些消極的症狀改善,並且面帶微笑,搪塞一堆「今天氣色看起來不錯、「情況會改善的」之類的善意謊言,然後走出病房外,似乎再也沒有辦法多做些什麼。
那種落荒而逃的不安很幽微,卻在我的內心不斷累積,無可脫逃。
有一天,我又遇見了一個在我面前哭泣的末期癌症病人。如同往常,在安慰她之後,我正打算迅速離開時,有個壓抑了很久的念頭,忽然從腦海深處迸發出來。
「你能逃到哪裡去呢?」
就在那一瞬間,我做了一個決定。我打定主意,在病人停止哭泣之前,絕不走出這個病房。我找了幾張衛生紙,轉身遞給她,然後拉了一把椅子,安靜地坐下來。
內在價值vs.外在價值
我聽朋友說了一個故事,故事是這樣的:
一位五歲的小孩被問到將來想唸什麼學校時說:「建國中學。」再問他:「建國中學畢業之後呢?」他說:「台大醫學系。」繼續再問他:「台大醫學系畢業之後呢?」小孩想了想,回答:「我要開計程車。」
聽到這個故事,我的第一個反應當然是笑了。一邊笑的同時,又覺得這個應該不只是一個笑話。作為一個旁觀者,一點也不難分辨,哪一個是孩子自己的價值,哪一個是從別人那裡得來的價值,但如果問五歲小孩:
「你為什麼要先讀建國中學、台大醫學系之後,才去開計程車,這樣不是很矛盾嗎?」
對於你所謂的矛盾,他一定覺得不知所云。隨著時間累積,不管是別人給他的價值,或者是他自己原來的價值,一點一滴全都轉化成了他自己內在的價值。在這樣的情況下,當不同的價值發生衝突時,當然,也就全變成了他自己的矛盾。
我把五歲小孩要開計程車的故事跟大兒子分享。分享完之後,兒子問我:
「你不是說過,你小時候寫作文,〈我的志願〉中寫的,就是要當醫師嗎?那是你自己的內在價值,還是別人給你的價值呢?」
認真地回想這件事,我想到的第一個脈絡是小時候生病時常被帶去看的內兒科醫師。
那個醫師微胖,坐在看診室的大椅子裡,一副很神氣的樣子。看診出來之後,爸媽會一再表示,這個醫師多了不起,太太有多漂亮,他們有多麼受到尊敬,他來到小鎮看診之後,如何在很短的時間賺了這麼多的錢、又如何蓋了樓房……
另一個脈絡更隱晦。那是月考成績揭曉,我以五科滿分的成績得到班上第一名的榮耀時,老師有意無意地說了一句話:
「這個小孩成績這麼好,將來去考醫科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想起來,這些外在的期待或暗示,很可能就是我在〈我的志願〉這樣的題目寫下「醫師」這個職業,最重要的動機了。
我在這樣的氛圍下成長、接受教育、考上醫學院,理所當然地當了醫師,穿上白袍。直到幾年之後,我升任主治醫師,因為負責疼痛控制,走進了癌症病房。
剛開始時,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面對癌症病人突如其來的哭泣,我很掙扎。作為一個醫師,除了做一些消極的症狀改善,並且面帶微笑,搪塞一堆「今天氣色看起來不錯、「情況會改善的」之類的善意謊言,然後走出病房外,似乎再也沒有辦法多做些什麼。
那種落荒而逃的不安很幽微,卻在我的內心不斷累積,無可脫逃。
有一天,我又遇見了一個在我面前哭泣的末期癌症病人。如同往常,在安慰她之後,我正打算迅速離開時,有個壓抑了很久的念頭,忽然從腦海深處迸發出來。
「你能逃到哪裡去呢?」
就在那一瞬間,我做了一個決定。我打定主意,在病人停止哭泣之前,絕不走出這個病房。我找了幾張衛生紙,轉身遞給她,然後拉了一把椅子,安靜地坐下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