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3日 星期五

如何抑制通脹 川普降能源成本 改革供應鏈

如何抑制通脹 川普降能源成本 改革供應鏈

 

【大紀元2024年12月13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Tom Ozimek報導/曾子衡編譯)美國勞工部勞動統計局(BLS)本週公布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月增0.3%、年增2.7%,與市場預期一致。川普(特朗普)再度執政,未來一年美國的經濟前景將如何?

 

美國銀行執行長莫伊尼漢(Brian Moynihan)曾表示,美國通脹率可能需要到2025年才能回落到2%。如果川普的政策能有效緩解供應鏈問題並促進生產,則未來幾年通脹有可能會逐步回落至目標水平,但仍需要關注其它外部經濟和政策因素的影響。

 

川普在《時代》雜誌的專訪中表示,他將履行競選承諾「降低美國物價」,並通過降低能源成本和修復「破損」的供應鏈來實現抑制通脹的目標。

 

在這期《時代》雜誌中,川普被評選為2024年「年度人物」。

 

川普在訪談中被問到,如果他未能實現降低美國人食品價格的競選承諾,他的第二任期是否意指「失敗」時,川普坦承,從高企的價格水平中降低物價「非常艱難」,但他對此充滿信心,川普說只要採取綜合政策組合,這一目標在他的政府下是可以實現的。

 

他最先提出的「開採吧,寶貝,開採吧」議程,將放寬監管和加快許可程序以促進美國能源生產。他還指出,要抑制通貨膨脹還需解決美國的供應鏈問題。川普表示,這兩項議程是降低通脹的關鍵因素。

 

「我認為能源將能夠降低物價。我認為更好的供應鏈將有助於降低物價。」川普說:「目前的供應鏈仍然是支離破碎的。」

 

美國勞工部日前指出,美國的通貨膨脹仍在持續降溫,全美通貨膨脹最嚴重的城市是芝加哥,通脹率達到3.8%。(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美國舊金山聯儲於2023年的一項研究估計,在2021年和2022年供應鏈中斷是導致通脹高於正常水平的主要原因,這部分通脹占總通脹的60%。這段時間的通脹率達到了9%的高峰。

 

克里夫蘭聯儲在一項研究中,認定供應鏈中斷是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間,導致美國通貨膨脹上升的最重要原因。

 

此外,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2023年的一項研究指出,供應端衝擊是疫情初期及後疫情時代通脹的主要驅動因素。在後期,隨著政府大規模支出,推動消費需求、勞動市場緊張以及工資上漲壓力,通脹不再主要由商品或服務的短缺引起,而是由於需求過高,超出了市場供應能力,從而推高了價格。

 

根據美聯儲的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GSCPI)報告,GSCPI指數顯示,2021年和2022年供應鏈壓力達到極端水平,指數讀數超過+4,遠高於2010年至2020年初期間觀察到的典型範圍+1至-1。

 

從2023年2月開始,GSCPI轉為負值,顯示供應鏈壓力有所緩解,此後大部分時間指數保持略低於零。

 

儘管最近幾個月的GSCPI讀數大部分為負值,表明供應鏈已基本恢復正常,但還無法完全抵消之前供應鏈在極端壓力下對通脹的影響。

 

生產者價格指數(PPI)也凸顯了這一點。

 

11月,整體PPI環比上漲0.4%,同比上漲3%。

 

核心PPI(不包括波動性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環比上漲0.2%,同比上漲3.4%。反映部分行業仍面臨供應鏈瓶頸問題。

 

傳承基金會經濟學家EJ‧安東尼(EJ Antoni)告訴《大紀元時報》,隨著最近幾個月供應鏈問題逐漸得到解決,當前的通脹問題主要是由需求過剩所引起。

 

「我們之所以出現通脹,不僅僅是因為供應鏈受阻;我們出現通脹是因為政府花錢、借錢、印製了數萬億美元的赤字。」安東尼說。

 

川普在《時代》的專訪中未詳細闡述解決供應鏈問題的具體方法,但他強調了解決能源成本、供應鏈問題的重要性,並將其視為綜合方案。

 

他應對通脹的策略還包括:激勵國內生產減少對海外供應鏈的依賴,例如,他提議將企業稅率從21%降至15%,鼓勵各國企業在美國生產。

 

川普還承諾延長減稅政策、減少監管並重新對外談判貿易政策來支持美國工業。

 

他在訪談中說:「我們會看看發生了什麼。這個國家充斥著規則、法規,以及,坦白說,一些不必要的人。」

 

川普表示,他計劃簡化聯邦的勞動力結構,將政府工作人員轉移到私營部門。他暗示,這樣做有助於提高經濟效率,並減輕私營部門在工資方面的壓力。

 

「我們需要很多人在其它許多工作崗位上。我們希望把人們帶到私營部門的工作崗位,讓他們能做得更好、更加高效。」川普說。

 

原文:Trump Says Taming Inflation Requires Energy Cost Reductions and Supply Chain Overhaul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本文有編輯和刪減。

 

 責任編輯:葉紫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