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國經濟放緩 通縮風險恐波及世界
2024年1月4日,夕陽下江蘇省南京港堆放著貨櫃。(STR/AFP)
【大紀元2024年02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霆綜合報導)全球投資者估計,中國經濟放緩將導致產能過剩,這不只會使中國物價下跌,也可能促使中國出口商降低向海外銷售的商品價格,通縮風險恐衝擊世界經濟。
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低成本的「中國製」商品一次又一次地衝擊著全球貿易市場。儘管存在質量疑慮,但許多國家的企業仍難以與低價的中國商品競爭,致使許多產業走向蕭條。
然而,全球投資者預測,中國長期的房地產低迷導致內需疲軟,加上人民幣走軟,可能會為今年的中國出口帶來特別強勁的推力。
目前,中國的出口價格正以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快的速度下跌。
1月份,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下降0.8%,創下逾14年來的最大跌幅,而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也同比下降了2.5%。工業品出廠成本已連續16個月陷入通縮。
長期的製造業通貨緊縮,正迫使中國出口商陷入無情的價格戰,許多工廠為了生存,紛紛降低價格,爭搶海外訂單。
隨著公司降低產品價格,員工薪資可能隨之下降,進一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力,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這不僅會影響企業利潤和就業市場,也將加劇中國的經濟困境,壓抑中國的國內需求。與此同時,隨著產能過剩、商品價格進一步削減,各國可能必須面對大規模的低價中國商品競爭。
2023年,中國工業企業利潤下降了2.3%。2022年受疫情影響,工業企業利潤下降了4%。
富蘭克林坦伯頓開發中國家基金投資組合經理塞加爾(Chetan Sehgal)對《金融時報》說:「中國將向世界各國輸出通貨緊縮,你會發現各國都在應對中國產能過剩。」
康奈爾大學經濟學教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中國區負責人普拉薩德(Eswar Prasad)告訴《華爾街日報》,中國最新的物價數據和其它疲軟的經濟信號「預示著中國經濟將進入一個隱患重重的時期」。
他說:「如果中國的通縮意味著中國不再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而是依賴世界其它國家和地區的需求來重振經濟,那麼中國的通縮也會對世界經濟造成衝擊。」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的通貨緊縮可能會對新興市場產生最大的影響,尤其是那些與中國有重要貿易關係的市場。
花旗集團全球市場策略師科斯塔(Luis Costa)也表示,市場才剛開始將中國物價下跌與各市場可能產生的影響聯繫起來。
與此同時,中國出口商品的下跌,將加劇西方製造商對不公平競爭的抱怨。
凱投宏觀分析師週四表示,中國出口今年仍面臨障礙,因為中國商品「很容易受貿易保護主義加劇的影響,中國最近在全球市場份額上的增長,阻力正與日俱增」。
比亞迪最近宣布,在德國販售的電動車價格將下調5%至15%,而梅賽德斯-奔馳(Mercedes-Benz)去年底警告,電動車「殘酷的」價格戰正在打擊其利潤。
責任編輯:葉紫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