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美國大學內的新種族隔離
馬丁·路德·金的雕像。(Saul Loeb/AFP/Getty Images)
【大紀元2021年08月31日訊】(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Rikki
Schlott撰文/姬承羲編譯)全美的大學校園內,正流行一種自發的新種族隔離,許多人聽聞後不免大吃一驚。就在不久前的一個週末,我曾在一檔《福克斯與朋友》(Fox
& Friends)的節目中,談到批判性種族理論(critical race
theory)的崛起。訪談間,話題轉到了最近大學宿舍內的自發性種族隔離,及其所帶來的爭議。
在後吉姆·克勞時代(post-Jim
Crow
era,一個世紀前,美國南部曾實行《吉姆·克勞法》,任何公共場所都實行種族隔離制度),這個概念自然會讓人感到震驚。但是,這種所謂的「親近群體住房」(affinity
group
housing)現象,正在美國校園中陸續出現,包括我所在的學校。之所以設計這樣的宿舍,或宿舍中的部分區域,是為了給某個特定學生群體(包括種族、性別認同,又或像國際學生宿舍那樣按地理來源劃分)營造一個指定的環境。
理論上說,親近群體住房能提供一個安全的空間,讓擁有相似背景的、志同道合的學生待在一起。其前提假設是,相同的群體身分,意味著相似的經歷、興趣甚至價值觀。
去年夏天的種族熱潮期間,我所在的大學裡流傳著一份請願書:學生們要求,為校園內的黑人學生設置指定樓層。
請願書上寫道:「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宿舍生活中,黑人學生總要負責向不知情的同學們進行種族主義宣導……這種責任令人身心俱疲,對黑人社區顯然是不公平的。」
在全美國動亂的大背景下,這份請願書顯然令校方陷入了兩難。正當他們要著手批准這項請求時,媒體輿論炸了鍋。作為回應,學校發言人謹慎地表示,在提供這種住宿選擇時,校方不會明確地因為種族而拒絕某些人加入,因此這並不違法。輿論就此平息。但是,今年秋季,我的學校又決定,為黑人學生單獨指定宿舍樓中的兩層。
要澄清的是:我尊重這些學生的權利,他們可以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決定他們的室友。他們在正當地行使結社交友的自由。我不會對他們和他們的選擇進行人身攻擊。他們有權利、也應該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但看到這樣的現象發生在我的社區,我深感心痛。
有些學生感到,自己有必要向周遭不同背景的同學「倡導自身權利」,這令人心驚。我的這些同學們表達了如此由衷的恐懼,這令我深感不安。尤其糟糕的是,人與人之間不可改變的差異,要成為選擇室友的決定性因素。理論上講,沒有比大學更安全的環境了,每個人都作為學校社區的一員,因為共同的校園經歷聚在一起,不同背景的人們可以互相接觸。
儘管受影響的只會是少數的住宿分配,但這種新種族隔離住房的趨勢,恰恰違背了建造多元化、包容性社區的使命。我們應該慶祝我們的多樣性,融入它。我們的首要任務,應該是以有意義的、尊重的方式參與其中。而創建種族聚居地正好適得其反。
這一問題並不僅限於大學校園;這只是一種極端表現,反映的是更大、更廣泛的社會文化現象。在全國範圍內,種族間的關係已經降至21世紀中的歷史最低點,在過去10年內,從大約70%下降至30%。對親近群體住房的推動,不過是該問題在我們這代人中的一種顯現。我們在這個分裂的時代中長大成人,整天除了飽受分裂言論的轟炸外,就沒見過別的。
這讓一些學生,即使在自己的校園環境中,也會感受到真實的恐懼。這種現狀根本不可持續。我們迫切地需要展開全新的對話。我們必須努力,恢復一個和平且多元的國家。我們必須看重共通的人性,而非人與人之間不可改變的差異。否則,我們就會毀掉年輕的一代,讓他們只看到、也只看重差異。
當然這並不代表,我們要無視歷史上的暴行,或者忽視現代社會中的一些種族差異和不公平現狀。它代表著一種理念的重建:並不以群體身分看待一個人,而首先是作為一個個體和同胞。引述馬丁·路德·金的話來說:「我期待有一天,人們不再以膚色,而是品格,來評判一個人。」
原文:Neo-Segregation on College Campuses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
里基‧施洛特(Rikki
Schlott),作家兼學生,居住在紐約市。她是一名年輕的言論自由活動家,其作品從Z世代的獨特視角記錄了反自由主義的崛起。她還為廣播節目《梅根‧凱利秀》(Megyn
Kelly Show)工作。她的作品發表在《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Wire)和《保守派評論》(The Conservative
Review)等刊物上。施洛特的推特帳號:@rikkischlott。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觀點。
責任編輯:高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