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太空發展史寫新頁 兩顆立方衛星發射升空
中央大學自主研發的3U立方衛星「飛鼠號」,在台灣時間1月24日深夜,搭載SpaceX的獵鷹九號火箭,從美國順利發射升空。(中央大學提供)
【大紀元2021年01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北報導)由台灣國家團隊研製的立方衛星「飛鼠」、「玉山」,於24日晚間11時搭載美國火箭公司Space
X的火箭「獵鷹九號」於美國佛州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衛星上搭載著先進的科學酬載,將執行太空天氣的監測任務,為台灣太空發展史寫下新頁。
中華民國科技部轄下國研院國家太空中心表示,這次發射兩顆台灣衛星,是與其它國家衛星一起升空,總共143顆,是Space
X火箭首次搭載這麼多顆衛星的發射任務。「玉山」衛星由騰暉等公司研製,「飛鼠」衛星使用的科學酬載是中央大學太空系主任趙吉光團隊自製的小型電離層探測儀(CIP)。
所謂「酬載」,是指一個飛行物體在空中飛行時所負荷之重量,除了維持運作之基本系統外,其餘之荷重稱為酬載。「酬載」通常是以重量表示之,在飛機上(包括民用機、軍用機或無人駕駛飛機)是指可消耗、可運送或可做為達成某些專門任務目的之負荷。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科技研究中心計劃主持人劉正彥25日表示,要特別感謝國家太空中心、科技部哥倫布計劃、及教育部高教深耕計劃的經費支持,「飛鼠」衛星各式各樣次系統,均由中央大學太空系教授張起維和趙吉光團隊一手研發,希望立方衛星能在太空的嚴峻環境下生存。經驗主要來自之前參與福衛五號,積極將其微型化,更符合當前太空科技需求。
「飛鼠」衛星自製的小型電離層探測儀(CIP),為福衛五號先進電離層探測儀(AIP)的縮小版。此探測儀能現場量測繞地軌道上電離層的電漿特性,包括溫度、化學反應、電動力學等,偵測出電漿不規則體,以研究它對衛星和地面無線電通訊的干擾。
張起維提到,「飛鼠」衛星自製研發前後歷時三年,結合了三十多位研究生,其中的設計、整測及操控,均由中央大學獨立完成,在排除多重技術挑戰後,去年底測試完成結案,順利將衛星遞交給發射服務公司。很高興排除萬難,總算順利完成發射任務。
國研院國家太空中心則表示,「玉山」衛星酬載是自動識別系統(AIS)和自動封包回報系統(APRS)接收器。衛星上AIS接收器能接收衛星下方船隻發出的AIS訊息,儲存船隻的航行軌跡和附帶訊息到衛星上。等經過地面站,衛星經由UHF無線頻率將AIS訊息下傳。這樣可以追蹤全球的船隻航行軌跡,有助船隻航行安全。
它不只偵測船隻,衛星上的APRS接收器也能接收車輛上APRS發射器發出的訊息,做交通監控,也可以接收地面裝置發出的APRS訊息,做大範圍的環境監測。
何謂立方衛星?根據台灣科技部的科普網站科技大觀園介紹,立方衛星適合用於教學,它的特徵包括體積小、重量輕、設計及製造成本低、操作壽命短,但能讓學生全程參與概念發想到發射,從中了解每一個衛星發展階段的工作。
由於太空科技日益普及化。中央大學表示,從衛星導航到新一代的後5G通訊網路,生活中無形接觸到太空科技的頻率越來越高。影響衛星導航、通訊及飛行的太空天氣的監測與預測重要性也日益增加。培育新一代有能力動手設計、整合、操控人造衛星的太空系統工程人才,以及能夠規劃、執行、應用衛星任務及資料的太空科學人才,將攸關台灣未來科技發展的重要發展。
責任編輯:林琮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