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8日 星期四

劉強東轉外匯1億挨罰3千萬 富豪套現破紀錄

劉強東轉外匯1億挨罰3千萬 富豪套現破紀錄

大陸銀行缺錢擠兌潮頻現 移民跑路暴增

近日,中國富豪劉強東京東商城旗下網銀在線因將境內外匯轉移境外,遭罰款2,943萬元人民幣。(大紀元圖片)

【大紀元2019年11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姜望潮香港報導)近日,中國富豪劉強東京東商城旗下「網銀在線」因將境內外匯轉移境外,遭罰款2,943萬元人民幣。最新報告顯示,中國富豪套現金額破紀錄,富豪移民跑路人數暴增。與此同時,大陸中小銀行風險不斷爆發,擠兌潮頻現。

劉強東被罰3千萬


中共國家外匯管理局北京外匯管理部的京匯罰〔2019〕89號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網銀在線因違反規定將境內外匯轉移境外,所以,依據中共外匯管理條例第39條的規定,對其罰款2943.26萬元。

這是網銀在線成立後收到的最大罰單,也是中共外匯局有史以來對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出的最大一張罰單。

網銀在線官網顯示,該公司於2003年成立,2012年被京東商城收購。京東金融成立後,網銀在線從京東商城歸到京東金融旗下,成為京東金融的全資子公司。現有員工1200餘人。

中共外匯管理條例第39條規定顯示,有違反規定將境內外匯轉移境外,或者以欺騙手段將境內資本轉移境外等逃匯行為的,處逃匯金額30%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逃匯金額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

於是有網民據此規定計算,稱「匯出去將近一個億」。

還有網民說:「東哥也做好跑路的準備了。」「現在富人都把資產轉移國外。」「人民幣還是一個封閉的貨幣,可憐。」「又有富豪購海外資產了吧⋯⋯」

中國30名富豪套現金額破紀錄


11月21日,胡潤研究院公布了《2019胡潤套現企業家30強》,顯示從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中國30名超級富豪合計套現918.5億人民幣,年增10%,創下歷年最高,其中地產商占37%。針對中國富豪轉移資產的行動,有分析師認為,這代表富豪看衰中國經濟前景。

報告指出,地產商「華夏幸福」的創辦人兼董事長王文學套現131億元,恆大集團的許家印套現115億元,碧桂園的大股東楊惠妍家族套現89億元,包攬套現金額的前三名,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及家族則以40億元排第六。套現「30強」中,地產商仍然最多,占37%。

對於富豪套現的情況,胡潤首席調查員胡潤表示:「這些上榜企業家早就過了財富自由門檻,他們不是為了提高生活品質而套現,有些人用這筆錢布局新領域。例如許家印布局新能源汽車;有些人去做慈善,例如馬雲、何享健等;也有些人去做財富傳承。」

中國財經大V頻道分析指出:「中國富豪套現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需要用錢,第二個是對未來經濟及股價不看好。」

旅美中國經濟觀察人士秦鵬表示,中國富豪大規模轉移資產,背後有多重因素,有自身希望獲得更多現金轉移到海外的需要,也有中國經濟持續下行,經營企業已經越來越困難,不如落袋為安的現實感;還有中國經濟「國進民退」,中共控制社會的慾望越來越強,所帶來的風聲鶴唳,都使得中國的財富中上階層希望持有更多現金,而不是股票或者房產等。

富豪移民跑路人數暴增50%


亞非銀行(AfrAsia Bank)和New World Wealth日前共同發布了《2019年全球財富遷移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選擇移民海外的中國富豪人數有1萬人,到了2018年卻飆升到1.5萬人。中國移民海外的富豪的人數為全球排名第一,比排名第二的俄羅斯整整高出一倍。

中國富豪對移民目標國的價值判斷非常統一,即良好的生存環境、健全的法律體系、安全的資產管理。

報告顯示,中國富豪最青睞的前十名的移民國家分別是: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瑞士、阿聯酋、加勒比地區、新西蘭、新加坡、以色列和葡萄牙。

2018年,中共禦用學者放風「中國的私企已完成歷史使命」等,令民營企業家感到中共在經濟下滑、收入減少的環境下,要掠奪民營企業家的財富,促使他們加快移民步伐,趕緊跑路。據中共現行政策,只有移民才能突破外匯管理限制,一次性將大筆人民幣資產轉移到其它國家。

有陸媒稱,不少富豪所轉移的資產都來源於實體經濟,移民在一定程度上加劇大陸實體經濟下滑,而且富豪移民意味著精英和財富的雙重流失,還會引得更多的人效仿。

大陸銀行資金荒 擠兌潮頻現


從去年底四川自貢銀行爆發擠提以來,中國的銀行體系警報頻傳。2019年上半年,明天系旗下的包商銀行被官方接管。近期河南洛陽伊川農商行和遼寧省營口市營口沿海銀行接連發生擠兌風波。

10月底,河南洛陽伊川農商行發生擠兌風波,當局一邊辟謠,一邊以「編造虛假信息」為由刑拘了一名網民。而當地政府則緊急調撥300億元人民幣流動性支持。

11月6日,遼寧省營口市營口沿海銀行接連發生擠兌風波。當地政府也緊急辟謠,並對發布消息的9名網民進行拘留。

2019年5月「財聯社」報導大陸部分農村及城市商業銀行「處於技術破產的邊緣」後,有關消息被迅速刪除,上海報業集團被迫就報導公開道歉。

財經媒體群曾有份被指來自企業的內部郵件顯示,目前央行已有一份疑似被託管銀行的名單。據《央行金融穩定報告(2018)》,2018年第一季度,央行完成對超過4000家金融機構的首次央行金融機構評級,其中,評分結果在8級至10級的高風險金融機構達420家。

瑞銀在7月份對250多家中國銀行的分析顯示,它們正面臨的潛在資本缺口為2.4兆元。

試行「公司取款50萬登記制度」


中國央行11月5日公布了對大額現金管理試點的徵求意見稿。試點將在河北、浙江和深圳進行,為期兩年。對公帳戶(企業)的現金管理起點是50萬,對私帳戶的起點,河北是10萬、浙江是30萬、深圳是20萬,凡達到這一數額以上的客戶在存取現金時都要進行登記。

當局在解釋實行該管理制度的原因時聲稱,防止大額現金被腐敗、偷逃稅、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利用。

海外評論人士文小剛認為,中共此舉和現在大陸一些地區民眾到銀行擠兌有關,中共害怕民眾的擠兌蔓延,其實在中國,中共要想知道誰取了大額存款,到銀行一查就明白了,搞這個登記就是為了恐嚇民眾,警告你們誰去銀行取錢共產黨都知道。另外就是中共資金吃緊,它希望民眾把錢留在銀行裡。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中國金融學者賀江兵認為,官方害怕銀行擠兌潮蔓延:「對區域性的銀行,一個謠言就可能造成恐慌,所以,地區性的銀行,擠兌也是一種金融風險,它害怕蔓延。」

美國華盛頓信息與戰略研究所所長李恆青的估計更為悲觀:「隨著中國經濟放緩以後,這樣的問題越來越多,因為貸款出去的企業經營不善,沒辦法還錢,所以就出現大量的壞帳。這樣的速度會越來越快。你會發現,在未來一段時間,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小銀行倒閉。」

責任編輯:李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