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0日 星期三

親師溝通給老師的建議:跟家長溝通不是為了告訴他,你的孩子多不好

親師溝通給老師的建議:跟家長溝通不是為了告訴他,你的孩子多不好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氣在最高峰時罵小孩、用指責父母的方式作為溝通起手式、每次氣沖沖找父母只為了告訴他,你的小孩表現多差.......這些都是很難避免卻又致命錯誤的溝通方式,老師還可以怎麼做?
作者:李宜蓁

一、面對不一樣家庭,用不一樣的溝通策略。

新北市青山國中小輔導活動老師謝佑君說,現在家長形形色色,老師要學會跟不一樣的人打交道,理解孩子的成長背景跟個別差異,老師也必須依照自己對家庭的認識決定不同策略,有時需強勢告訴家長該怎麼做,有時得先理解家長的不能。

二、跟家長溝通不是為了告訴對方:你的孩子多不好。

老師常以指責批評為溝通起手式,會讓家長誤會老師刻意在挑毛病。謝佑君提醒,老師得在溝通中釋放出願意協助讓孩子一起變好的善意。

三、強硬要求是最差的溝通,為單一問題提供多個可能選項。

僵化、毫無彈性的要求最容易引發衝突,高雄市教師職業工會理事長董書攸提醒,如果老師能時常察覺自己的狀態,親師生溝通時開放多個解決問題的選項,緊繃關係會得到鬆動。

四、不要生氣的時候罵小孩。

老師下課時間「森七七」罵完學生,進教室很難馬上恢復冷靜拋開情緒。有時甚至會用「就是你讓我生氣」這種溢出來的情緒懲罰學生,二水國中老師楊傳峰提醒,別讓學生承擔對錯之外的老師個人情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