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6日 星期六

怎麼洗手,才洗得掉塑化劑?

怎麼洗手,才洗得掉塑化劑?

塑化劑事件開啟全民敏感神經。《毒懂你的生活》一書提醒,不論大人小孩都一定要好好洗手、少喝塑膠杯飲料,減少塑化劑進入身體的可能性。

怎麼洗手,才洗得掉塑化劑?

塑膠製品幾乎無所不在,該怎麼把手上、口中的塑化劑減到最低呢?其實有一些最基本的動作就非常有效,需要大家更重視、更落實,那就是洗手。重點是,你知道要怎麼洗才洗得掉塑化劑嗎?高雄醫學大學吳明蒼教授的研究提供了答案。
吳明蒼教授的團隊讓受試者雙手接觸同樣濃度的塑化劑溶液,然後操作標準洗手程序:「內外夾弓大立腕」,唯一差別是一次用清水, 一次用肥皂。結果發現,用肥皂洗手可以去除90%以上的塑化劑, 而用清水則只有10%左右。
內、外、夾、弓、大、立、腕」的口訣要領如下:
因為塑化劑是脂溶性物質,光用清水洗淨不容易去除,至於各個不同品牌的肥皂,塑化劑的去除率大致相同,所以只要用普通肥皂就可以了。但洗手方法就不能馬虎,如果沒有使用標準洗手程序,塑化劑去除率就只有60~75%。如果成年人、孕婦好好洗手,一定能把從手進口的塑化劑降到最低,至於稚齡兒童,即便手接觸嘴巴的機會比成人多得多,洗手效果也比較差,如果能在拿東西吃之前好好用肥皂洗個手,也能大幅降低塑化劑的攝取。
兒童該如何減少塑化劑攝取?成功大學李俊璋教授的研究除了證實洗手有效,也證實了少喝塑杯飲料的重要性。
針對三十位4~13 歲女孩,李俊璋教授比較七種行為介入策略對她們尿中塑化劑代謝物濃度的影響:洗手、不使用塑膠容器、不吃塑膠袋裝或覆蓋保鮮膜的食物、不吃微波食物、不吃營養補充品、減少化妝品/保養品/個人護理用品(例如沐浴乳、洗髮精)的使用。
結果發現,這七種策略都有用!其中又以洗手和少喝塑膠杯裝飲品最有效。李俊璋教授曾在2015 年環境醫學國際研討會指出,研究是在夏天進行,所以女孩們喝的塑膠杯飲品大多是冷飲或冰飲,這顯示塑膠杯並不是只有裝熱飲才會有塑化劑溶出,冷飲也有。
根據這些重要研究成果,我建議男女老幼都要記得這些策略,特別是孕婦和兒童,一定要盡量做到。
如果有些做不到或有時忘記,也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至少做到兩件事就好:用餐前用肥皂好好洗個手,少喝塑膠杯裝的冷熱飲。
*本文摘自天下生活《毒懂你的生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