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6日 星期一

故事》【台語原來是這樣】「尪仔」跟「烏囡玉」有什麼不同?

故事》【台語原來是這樣】「尪仔」跟「烏囡玉」有什麼不同?

 
「烏囡玉」是指洋娃娃,「尪仔」通常是泛指人偶,比較像是我們現在用華語所說的公仔。事實上,「公仔」一詞也是華語直翻粵語而得的新詞彙,所以「公仔」之於「尪仔」,而「烏囡玉」則等同於「洋娃娃」,兩個詞彙所描述是不一樣的產品。
作者: 故事

粉紅色小屋


「烏囡玉」是指洋娃娃,有朋友問:「不是應該說尪仔嗎?」來喔,這就是「尪仔」啦!

「尪仔」(ㄤ ㄚˋ ang-á)通常是泛指人偶,比較像是我們現在用華語所說的公仔。事實上,「公仔」一詞也是華語直翻粵語而得的新詞彙,所以「公仔」之於「尪仔」,而「烏囡玉」則等同於「洋娃娃」,兩個詞彙所描述是不一樣的產品。也有朋友疑惑:「咖哩尪仔呢?」,那是指華語諧音台語的「傀儡」(ㄍㄚ ㄌㄝˋ ka-lé),是指線控的木偶道具。從這邊可以發現,無論是華語的洋娃娃、公仔或是傀儡,台語一樣有對應的細膩說法。
「尪仔」(ㄤ ㄚˋ ang-á)通常是泛指人偶,比較像是我們現在用華語所說的公仔。

附帶一提,通常長輩看到小孩子在畫圖,比較道地的說法會說在畫「尪仔」,而不會單純說「畫圖」,因為畫「尪仔」比較像是插圖的感覺,畫圖則像是一幅藝術畫作的語感。這就像是嚴格說起來,「尪仔冊」跟「manga」(まんが)雖然都是指漫畫,但事實上「尪仔冊」的語感比較偏近插圖、插畫,而語源自日語的外來語彙「manga」(まんが),則就是單純指漫畫書了,所以台語有句話說:「我聽你咧講まんが!」意思就是說,你講話跟漫畫一樣天馬行空、有鬼扯淡的意思。

再換個角度思考「尪仔冊」跟「manga」的語感差異,也有點像是華語說「動畫」跟「卡通」的差異吧?嚴格說起來,這兩者是不太一樣的,動畫的日語原文為アニメ(Anime),而卡通則是語源於cartoon的音譯。從上敘種種,再回到「尪仔」一詞,應該可以感受到這些詞彙分別代表的屬性跟用法了,其實真的是很細膩的。

另外,說到「尪仔」,也不得不提到「尪仔標」跟「尪仔仙」這兩種兒時記憶了,而這兩種東西也很容易搞混,那麼究竟有什麼不同呢?

「尪仔標」是固定圓形規格大小的紙牌,周圍有隱隱約約鋸齒狀的造型,上面會印製各種漫畫角色、布袋戲人物,甚至是明星的照片,為早期經典的童玩之一。而玩法或許因地點有異,在此分享筆者小時候的記憶吧!首先是玩家將各自的尪仔標疊起來,再選出其中一張,接著輪流以手中的一張尪仔標來打向那整疊的尪仔標,直到將那張特定的尪仔標被打飛出來、又沒有被其它尪仔標壓到,那麼就贏了,贏的人可以得到剛剛疊好的整疊尪仔標,所以疊越高雖然越困難、但贏了可以得到所有尪仔標,也就越刺激!

「尪仔標」是固定圓形規格大小的紙牌,周圍有隱隱約約鋸齒狀的造型,上面會印製各種漫畫角色、布袋戲人物,甚至是明星的照片,為早期經典的童玩之一。(記者余雪蘭攝)

而「尪仔仙」呢,則是一種塑膠製品,大小尺寸五花八門,甚至有立體圓弧造型,類型一樣是各種漫畫角色、布袋戲人物、甚至是動物水果等應有盡有。至於玩法則是雙方派出自己要使用的尪仔仙,各自用手推移、想辦法以力道或角度的拿捏,好將對方的尪仔仙壓在底下,那麼就可以獲得對方那個被壓在底下的尪仔仙了。

另外還有一種如文章一開始提到的人偶造型產品,也就是「布袋戲尪仔」,指布袋戲偶。這也是小時候的童玩之一,筆者記憶中一組「布袋戲尪仔」就是在雜貨店買的,當然製作簡易、一手即可操控,玩法可以一人雙手飾兩角,或跟朋友多人大亂鬥,是殺時間的最佳選擇。

另外還有稱為「尪仔圖」的書卡畫冊,有各式各樣題材的搜集畫冊跟專屬尪仔圖的書卡,畫冊內每一頁都有編碼,玩法是要購買一包又一包的書卡,將這些尪仔圖對應畫冊內的編碼貼上蒐集,有的頁面是單純畫格子給你蒐集,有的則是像拼圖一樣,必須照號碼拼湊出一個角色的圖案出來。當然每一包書卡不會有完整的編碼,這時候就必須跟朋友互相交換書卡,想辦法湊齊整本的尪仔圖,不過筆者自己所買的書卡畫冊,總是永遠無法湊齊就是了。

說到這邊,對於「尪仔」這個說法的感覺,是不是比較具體了呢?也一方面回憶了這些當年一度陪伴、也花了不少心力精神看待的玩具,還真是懷念啊!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故事:【台語原來是這樣】「尪仔」跟「烏囡玉」有什麼不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