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9日 星期一

吃飽飯後腹部會悶痛! 小心你可能罹患「腸中風」

吃飽飯後腹部會悶痛! 小心你可能罹患「腸中風」    

 
一般人都知道腦中風,其實腸子也會中風,小腸比大腸更容易發生。腸中風與腦中風一樣屬於嚴重疾病,需把握時間就醫,以避免衍生成腸壞死需開刀切除的嚴重情況。臺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賴碩倫,接受《好心肝》雜誌諮詢時指出,「腸中風」的學理病名叫做缺血性腸炎,就像「缺血性腦中風」是腦血管缺血一樣,腸中風是腸子血流不足、缺血造成,任何會造成血流不足的原因,都可能引致腸中風。

缺血性腸炎、缺血性腸壞死好發於年紀超過60歲的長者,他們多半就有心臟病、高血壓、心律不整等病史,但是平常沒有好好控制,如果本身又有心律不整的病史,平時又沒有按時服藥,以致心跳節律不穩定,容易產生血栓,血栓若阻塞腸道血管,就引起腸中風。
https://s.yimg.com/ny/api/res/1.2/z8F516.KxVnOc_9ie02nwQ--/YXBwaWQ9aGlnaGxhbmRlcjtzbT0xO3c9ODAw/http:/media.zenfs.com/en/homerun/feed_manager_auto_publish_494/9e74094b64857628c8d5a91102f4c857
腸繫膜動脈堵塞引起腸缺血示意圖

以小腸缺血中風較常見

腸中風通常指的是小腸中風,雖然大腸也可能會發生,但比較少見。原因是腸的動脈有兩套,包括上腸繫膜動脈和下腸繫膜動脈,小腸只有上腸繫膜動脈供應血流,而大腸的血流則來自上腸繫膜動脈和下腸繫膜動脈,同時兩條腸繫膜動脈都阻塞的機率較低,所以提到腸中風,多半指的是小腸。

大腸在體內呈現「ㄇ」字型,大腸中風好發位置在大腸的降結腸和脾彎處的橫結腸,此處的血流供應是倚靠上腸繫膜和下腸繫膜動脈的末端交會處,因此是最容易發生缺血的部位。

腹部劇烈疼痛或悶痛都是可能症狀

腸中風多半是動脈阻塞引起,初期主要特徵是腹部「非常劇烈的疼痛」,但它的痛感較少集中在同一處,理學檢查時常按不到痛點,與胃穿孔不同的是胃穿孔壓得到單一痛點(通常在上腹部的位置),腸中風則覺得到處都痛,但是老人家常會忍痛,以致經常延誤。

但若是靜脈阻塞引起的腸中風,則是以「悶痛」為主要表現,更不易區分辨別,容易延誤。若是大腸中風,症狀則除了悶痛之外還會出現血便的症狀,光從疼痛表現也不太容易鑑別診斷。

腸中風還有分急性和慢性,急性的患者會劇烈疼痛,而慢性的患者則因血管部分狹窄或阻塞,造成血流相對不足而三不五時覺得悶痛,尤其是進食過後,腸道消化吸收營養需要大量血液進入,當腸道需要增加血流時,血流卻不足,此時就會悶痛。

腸缺血輕微可藥物治療 腸壞死需開刀

治療壞死性腸炎的第一步是大量點滴注射,先解決脫水引起的缺血,若有血栓則需注射血栓溶解劑把血栓打通。若是比較嚴重的阻塞,可會診影像醫學科,利用導管伸入腸繫膜動脈內給予血栓溶解劑。若是靜脈栓塞,通常都是瘀血性的,一般只能從靜脈或口服給予抗凝血藥物把血栓溶化,但如果檢查時發現腸壁上有空氣,則顯示已經腸黏膜壞死,就必須開刀把壞死部位切除

腸缺血拖太久,如果患者腹部出現明顯的壓痛,顯示可能是腸道已壞死並穿孔,進一步引起腹膜炎,此時必須緊急開刀。腸缺血的預後主要看壞死的範圍,如果壞死在血管下游的支幹,影響比較小,但若阻塞在高位的血管主幹,壞死範圍大,死亡率升高,若是腹膜炎發現晚,很容易敗血性休克致命。

腸中風和腦中風、心肌梗塞一樣,都好發於患有三高、有動脈硬化、心律不整等患者,所以要預防腸中風發生,一定要控制三高;有心律不整的患者應使用抗凝血藥物,其他心臟功能異常者也應及早用藥控制,並多多活動,增加血液循環。

治療壞死性腸炎的第一步是大量點滴注射,先解決脫水引起的缺血,若有血栓則需注射血栓溶解劑把血栓打通。若是比較嚴重的阻塞,可會診影像醫學科,利用導管伸入腸繫膜動脈內給予血栓溶解劑。若是靜脈栓塞,通常都是瘀血性的,一般只能從靜脈或口服給予抗凝血藥物把血栓溶化,但如果檢查時發現腸壁上有空氣,則顯示已經腸黏膜壞死,就必須開刀把壞死部位切除。

腸缺血拖太久,如果患者腹部出現明顯的壓痛,顯示可能是腸道已壞死並穿孔,進一步引起腹膜炎,此時必須緊急開刀。腸缺血的預後主要看壞死的範圍,如果壞死在血管下游的支幹,影響比較小,但若阻塞在高位的血管主幹,壞死範圍大,死亡率升高,若是腹膜炎發現晚,很容易敗血性休克致命。

腸中風和腦中風、心肌梗塞一樣,都好發於患有三高、有動脈硬化、心律不整等患者,所以要預防腸中風發生,一定要控制三高;有心律不整的患者應使用抗凝血藥物,其他心臟功能異常者也應及早用藥控制,並多多活動,增加血液循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