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為何要導入「教練制」?研究發現有5大幫助
Naturhotel Waldesruhe via flickr
許多企業會為高潛力主管或員工,提供教練(coaching)計畫,期望能提升他們的領導溝通能力,或是協助他們突破困境與盲點。這麼做真的有效嗎?畢竟,許多專業經理人沒教練帶,照樣表現優異;而且人們也很難推論是因為教練做過某些事,才使得學員的表現變好。
為了探索這個問題,供應鏈領導企業JDA著手研究教練制度導入前後的差異,發現75%的受訓成員,短期內都獲得升遷,以此歸納出教練制度對員工的5個助益:
1.縮短摸索方法的時間
教練的用處就是幫部屬規畫出,通往更高目標的最短路徑。工作與考試不同,沒有正確答案可循。如果什麼都自己來,可能會浪費很多時間在試錯上。等到你好不容易找到方法,說不定別人已經到達終點了。
2.提醒留意外在環境
人只要一忙起來,很容易就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工作上,忽略了周遭的其他聲音或動靜。此時,教練就扮演第二雙眼睛的角色,幫部屬注意那些被他們忽略掉的事,像是未來規畫、外在環境變動等,以免顧此失彼。
3.找出盲點
為了讓自己更好,大部分專業工作者都很願意改善自己的弱項或缺點。問題是,人們身上的弱點有些顯而易見,像是不善社交、數字能力差等;有些則是不易察覺,例如性別偏見、猶豫不決等。有教練從旁觀察、指點,就可以更快著手改進。
4.協助適應陌生環境
每個工作環境都各有特色,但是剛轉換領域的工作者不一定看得出來,此時如果有不同經驗的教練指出差異,就能快速上手。
比方說,營利和非營利事業員工的工作誘因很不相同,前者可能比較重視薪水,主管可以以此督促他們行動;後者更在意工作的意義和目的,金錢未必能激勵他們。
5. 提供誠實的建言
職位愈升愈高,就會發現愈少人會直接指出你的問題所在,一來是愈往上位置愈少,同事等著你犯錯都來不及了,哪會提醒你。二來,部屬怕得罪主管,所以有意見也不敢說,久而久之讓你以為自己很棒。
此時,就只有教練能點醒你,透過「哪些事是最重要的」「哪些工作非你不可」「什麼對你最重要」這些提問,讓你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建議是什麼,最後引導你將時間投資於能升遷的任務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