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2日 星期五

人與人的差距,藏在每一天的生活裡

人與人的差距,藏在每一天的生活裡



如果你浪費了自己的年齡,那是挺可悲的。
因為你的青春只能持續一點兒時間,
很短的一點兒時間。
—— 王爾德

你的每一天,其實都被習慣控制著















你的昨天是怎麼度過的?

早上鬧鈴響了之後,起床刷牙吃早餐,然後搭上前往公司的地鐵;九點鍾正式開始一天的工作,回復工作郵件之餘再刷一下熱點;六點鐘終於到了,搭上回家的地鐵,順路再刷一集電視劇;吃完晚飯後,迎來了最歡樂的沙發時間,美好的閒暇時光終於在打遊戲的滿足中或者追美劇的歡愉中度過了……床頭燈拉下的那一刻,美好的一天畫上了句號。

我相信,這是大部分人的“典型的一天”。我同樣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是自己的主動選擇,構造了自己的一天。

然而,事實的真相是,我們以為自己掌控著的生活,其實,都好像《西部世界》的故事線一樣,被某種莫名的力量控制著。這股力量叫作“習慣”。

不信的話,讓我們來仔細剖析一下你典型的一天:
你早上收拾妥當,直奔地鐵站的時候,想過有其他交通選擇嗎?
當你在辦公桌前坐好,第一反應是不是登陸微信電腦版?
下班回家的路上,你是不是本能地拿起手機打發時間?
上述這些行為表現,你都是認真思考過,才去做的嗎?顯然不是,它們都是基於習慣形成的自動化行為模式。美國杜克大學早在2006年就通過實驗表明,人每天有40%的行為都不是經由決定而形成的,而是出於習慣。

習慣的力量究竟有多強大?

查爾斯·杜希格在他的著名書籍《習慣的力量》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叫作尤金的老頭兒,因為腦部受損而導致失憶,有醫院的工作人員拿著他家裡的平面圖,問他知道廚房的門在哪裡嗎?他搖頭說不知道。又問他知道家周邊都有什麼嗎?他依舊搖頭說不知道。在一問三不知的情況下,尤金被他太太貝弗利帶回家照料。不幸的是,有一天早上,貝弗利突然發現尤金不見了,她心急火燎地四處尋找,最後在尤金沒有失憶前經常去的公園裡找到了他。更讓人驚訝的是,貝佛力發現尤金居然可以自己從公園走回家。

也就是說,日積月累的習慣,它甚至不能被記憶或者意識發現和察覺,但卻能夠轉換為潛意識,藏在我們的體內。

它像一隻無形的手,操控著我們日復一日的生活。

人與人的差距,藏在每一天的堅持裡














這是一個耐心經常缺席、理想經常失約的年代,我們在其中浮游向前,焦慮和挫折感總是忍不住撲面而來。於是,我們渴望通過捷徑,快速走向人生的巔峰。

然而,這個世界真的有捷徑嗎?有。

世界上唯一的捷徑,就是你對良好習慣的堅持。

佛羅裡達大學的安德斯·埃裡克森通過研究證明,“天才”們獲得成功的方式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平凡的、大眾的,甚至有點清教徒式的。與所謂的天賦比起來,養成良好的習慣,並且對有意識地對習慣進行重複練習,才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Gloria是我的一個校友,長得很漂亮,還會畫油畫,英文碩士專業畢業後,就被某國駐廣州領事館僱傭了。外形、技能、工作、品格,如果用這個標準給每一個人打分的話,如果滿分是100分,我的這位校友絕對是90分以上的優等生。我們都笑稱,Gloria的人生簡直是開掛了!也正因為如此,幾乎在她所在的圈子裡,Gloria都被奉為“女神”。

上一次見面,Gloria告訴我說她辭職了!我有點大驚失色地問她,到底發生了什麼?怎麼會把很多人擠破頭想進都進不去的工作給辭了?她雲淡風輕地告訴我,沒什麼特別事情發生,老闆對她很好,同事關係也很不錯,工作也沒什麼應付不來的,她辭職的唯一原因,就是她想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 —珠寶設計。

這時候我才想起來,大學畢業後的日子,Gloria的週末基本上都是被各種課程填滿的:素描、平面設計、3D設計,等等……並且這些年,她早已經利用工作之餘,出版了四本手繪珠寶設計書籍。

我恍然大悟。所以,當你看到發展比你快五年的同學,不要再簡單地誤解為只是他的運氣好。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在每一天的習慣中形成和加深的,而你的同學只是比你更堅持,比你更自律。

就好像我的校友Gloria可以在工作之外的八小時每天堅持學習、創作,但是我們大多數人的閒暇時間,早在刷朋友圈中悄悄被偷走,前者的堅持努力,換來氣象磅礴的人生,而後者則只能等來得過且過的人生。

改變一件小事,換來大不同的人生














養成良好的習慣,這大概是從小學的德育課本里,我們就知道的事,但是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的人,難以改變不良的習慣呢?譬如想早起卻起不來,想戒菸卻戒不掉。

這個答案可不是一句“懶”或者“癮”那麼簡單,它背後藏著更深邃的祕密。

01 首先,你不肯改掉壞習慣,是因為你的潛意識裡怕失控。

人從本質上都不太願意去改變自己,因為改變自己意味著要放棄熟悉的自我,重新塑造陌生的自我。

對於陌生的東西,我們總是能夠本能地感受到焦慮,安全感指數降低。

你可以想像自己要開啟一個人的未知旅行,你就能體驗到人對陌生和未知的恐懼。之所以恐懼,是因為潛意識裡害怕失控。

對於眼下的生活,無論是下班回家打遊戲也好,還是週末睡到日上三竿也罷,雖然它看上去沒那麼積極,但至少隨著歲月的流淌,小日子也是可以過下去的,它是熟悉的,是我們能夠預知的,是潛意識裡感覺安全的。

可是一旦要我們對它動刀子,決定要改掉這習慣,就意味著我們要面對未知。改不掉怎麼辦?半途而廢怎麼辦?改掉後,生活依舊沒起色怎麼辦?

這些可能出現的未知,都能讓我們體驗到挫敗感和失控感,潛意識裡為了躲避這種感覺,它寧願讓我們躲在舒適圈裡過著數十年如一日的生活。

02 其次,壞習慣是不會憑空消失的,它只能被替代。

在查爾斯·杜希格的《習慣的力量》中,作者提到了這樣一個被論證過的觀點:習慣是無法消失的,你想消滅壞習慣,只能選擇用好習慣來代替它。

所以,如前文所說的,很多人想戒菸卻總是戒不掉,很可能是因為方法不對。如果你把強行不讓自己抽煙的行為,稍微調整一下,譬如每當你想抽煙的時候,都用嚼口香糖來替代的話,說不定,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03 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想一口就吃成一個胖子。

  • 改變習慣,要堅持“小處著眼”的原則,不要一下子就給自己設立很大的目標。
    譬如每天要6點起床運動,然後做華麗早餐,晚上還要堅持看書背英語等等,這一連串的要求,實際上會帶給自己很大的壓力,我們很容易因為完不成而放棄,從而體驗到糟糕的挫敗感。

  • 有很多小而美的習慣,其實都能幫助改善我們的生活
    譬如每週堅持給兩個好朋友打個問候的電話,會加強我們的人際關係;每天都做到及時回復同事的資訊或郵件,會提升我們在職場上的信任感,等等。

這樣的小事兒積累得越多,我們的自信心、滿足感、快樂感都會隨之放大,人生也將會實現大不同的飛躍。

願你能掌控每一天,把本該遼遠的人生,活成色彩斑斕的大好河山。

作者| 楊思遠,專欄作者,心理諮詢師。追求有用的反雞湯主義者,擁有積極態度的悲觀主義者。 

趕快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看看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