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31日 星期四

哈佛研究了76年:什麼人最可能成為 人生贏家?原來關鍵就在「__」字...

哈佛研究了76年:什麼人最可能成為 人生贏家?原來關鍵就在「__」字...

















(圖片擷取自:林依晨婚禮截圖 )

人的一生或長或短,
怎樣才能達到自己人生的巔峰呢?
哈佛這項超過半世紀的研究,
才知道原來沒有捷徑,
只需要一個字...
帶你回到1938年,一同參與研究吧!

繼續看下去...
幸福從何而來?
金錢、名望或是成就感?
76年前,
哈佛開展了史上歷時最長的成人發展研究,
跟蹤268位男性,從少年到老年,
探尋影響人生幸福的關鍵。

故事從1938年開始。
那一年,
時任哈佛大學衛生系主任
阿列▪博克(ArlieBock)教授覺得,
整個研究界都在關心
「人為什麼會生病/失敗/潦倒」,
怎麼沒有人研究下
「人怎樣才能健康/成功/幸福」?
博克提出了一項雄心勃勃的研究計劃,
打算追蹤一批人從青少年到人生終結,
關注他們的高低轉折,
記錄他們的狀態境遇,
點滴不漏,即時記錄,
最終將他們的一生
轉化為一個答案 —
什麼樣的人,最可能成為人生贏家。

人生贏家的標準十分苛刻。
主持這項研究
整整32年的心理學者喬治·瓦利恩特說,
贏家必須「十項全能」
十項標準裡有兩條跟收入有關,
四條和身心健康有關,
四條和親密關係和社會支援有關。
譬如說,
必須80歲後仍身體健康、心智清明
(沒活到80歲的自然不算贏家);
60-75歲間與孩子關係緊密;
65-75歲間除了妻子兒女外
仍有其他社會支援(親友熟人)等;
60-85歲間擁有良好的婚姻關係;
收入水平居於前25%。
這就是著名的
格蘭特研究(The Grant Study)。

研究名字緣於最初的贊助者,
慈善家威廉·格蘭特(WilliamT.Grant)。
如今,這項研究已經持續了整整76年,
花費超過2000萬美元。
以268名哈佛學生為研究物件
他們已站在美國年輕人的巔峰
從1939年到1944年間,
這項研究選擇了268名
當年正在哈佛就讀的本科生作為研究物件。
這批人已經站在美國年輕人的巔峰,
他們有著光明的未來,
得享成功與長壽的機率很大。
這正是格蘭特研究需要的
— 研究物件要活得夠長,
否則就不算 笑到最後,
要足夠成功,否則怎能算笑得最好?

每隔5~10年
會有人去拜訪並更深入地瞭解他們
入選者當年都在19歲上下,
全部是家境良好的美國籍白人男性,
身心健康,儀錶堂堂 — 事實上,
每個入選者都經過嚴格的體格「選美」,
研究者傾向於挑選猿臂蜂腰者,
因為一開始的猜測是,
「富有男性氣概者」更可能擁有幸福人生。
每隔2年,
這批人會接到調查問卷,
他們需要回答自己身體是否健康,
精神是否正常,婚姻質量如何,
事業成功失敗,退休後是否幸福。
研究者根據他們交還的問卷給他們分級,
E是情形最糟,A是情形最好。
不過,光是自我評定可不夠。
每隔5年,
會有專業的醫師去評估他們的身心健康指標。

每隔5-10年,
研究者還會親自前去拜訪這批人,
通過面談採訪,
更深入地瞭解他們
目前的親密關係、事業收入、人生滿意度,
以及他們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是否適應良好。
這批人可謂
史上被研究得最透徹的一群小白鼠
他們經歷了二戰、經濟蕭條、
經濟復蘇、金融海嘯,
他們結婚、離婚、升職、當選、
失敗、東山再起、一蹶不振,
有人順利退休安度晚年,
有人自毀健康早早夭亡。
最終,
這268人裡確實湧現了不少成功人士,
迄今有4個美國參議員,
1個州長,
甚至1個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
不過肯尼迪的研究檔案早就被政府單獨拿走,
預計到2040年才有可能解密。
其餘267份人生檔案又得出了怎樣的結論呢?

男子氣概對於人生成功並沒有關係


首先,
以下因素不太影響人生成功:
最早猜測的「男子氣概」沒用,
智商超過110後就不再影響收入水平,
家庭的經濟社會地位高低也影響不大,
外向內向無所謂,
也不是非得有特別高超的社交能力,
家族裡有酗酒史和抑鬱史也不是問題。

真正能影響十項全能,
幫你邁向繁盛人生的,
是如下因素:
自己不酗酒不吸煙,
鍛煉充足,
保持健康體重,

以及,童年被愛,

共情能力高,青年時能建立親密關係。

找到「真愛」
就能大大增加你「人生繁盛」的機率
如下資料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 
與母親關係親密者,
一年平均多掙8.7萬美元。
跟兄弟姐妹相親相愛者,
一年平均多掙5.1萬美元。
在親密關係這項上得分最高的58個人,
平均年薪是24.3萬美元。
得分最低的31人,
則平均年薪沒有超過10.2萬美元。

只要能在30歲前找到「真愛」


無論是真的愛情、友情還是親情,
就能大大增加你「人生繁盛」的機率。
乍一看,
感覺哈佛用76年熬了一碗濃濃的雞湯

人生成功的關鍵是……「?

愛、溫暖和親密關係,
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應對機制
這答案看上去太過普通,
以至於讓人難以置信。
但瓦利恩特說,
愛、溫暖和親密關係,
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應對機制。
他認為,
每個人都會不斷遇到意外和挫折,

不同的是每個人採取的應對


「近乎瘋狂」的猜疑恐懼是最差的; 
稍好一點的是「不夠成熟類」
比如消極、易怒; 
然後是「神經質類」
如壓抑、情感抽離; 
最後是“成熟健康類”
如無私、幽默和昇華。
溫暖親密的關係是
美好生活的最重要開場
一個活在愛裡的人,
在面對挫折時,
他可能會選擇拿自己開個玩笑,
和朋友一起運動流汗宣洩,
接受家人的撫慰和鼓勵…
這些應對方式,
能幫一個人迅速進入健康振奮的良性迴圈。
反之,一個「缺愛」的人,
則遇到挫折時往往得不到援手、
需要獨自療傷,
而酗酒吸煙等常見的自我療傷方式,
則是早死的主要誘因。
不論你今年幾歲,
都有機會在愛裡獲得重生
瓦利恩特說:
「溫暖親密的關係是美好生活的最重要開場。」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幸運擁有美好童年
但好訊息是,
不論你今年幾歲,
都有機會在愛裡獲得重生
哈佛那批人裡,
一個化名卡米爾的入選者直到35歲
才第一次知道被別人全心關愛是什麼感受
— 當時他因肺結核住院14個月,
而醫護人員給了他一直渴望的愛與溫暖。
此後,
卡米爾從一個自殺未遂的神經症患者,
變成了一個負責的醫生、丈夫和父親,
他的家人、病人、下屬和朋友都衷心愛他,
最終他在82歲時攀登阿爾卑斯山的過程裡
因心臟病突發去世,許多人出席了他的葬禮,
向他致意告別 — 雖然開場並非最佳,
但收尾時確實是段豐盛繁茂的成功人生。

最後,將馬克·吐溫的這句話送給大家:
生命如此短暫,
我們沒有時間去互相爭吵,
道歉,發洩,責備,時間只夠用來去愛,
可它又只有一瞬,令人惋惜!」

「愛」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

若是缺少了愛,

人生就像鹽酥雞少了九層塔,

少了一股滋味阿!

所以,現在開始更愛自己、愛別人呢!


趕快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看看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