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

無悔─陳明忠回憶錄序

無悔陳明忠回憶錄序
■ 呂正惠(人間出版社發行人
一、
上世紀九〇年代,台灣統派的一些年輕人,很希望五〇年代的老政治犯(我們習稱老同學)寫回憶錄。那時候全台灣已經充斥著台獨派的歷史觀,我們希望老同學的回憶錄可以產生一些平衡作用。但老同學對我們的建議不予理會,他們認為,重要的是要做事,回憶過去沒有什麼用。況且,那時候台灣解除戒嚴令才不久,老同學也不知道過去的事能講到什麼程度,心裡有很多顧忌,當然更不願意講述以前的事。
當時我們著重說服的兩個對象,是林書楊先生和陳明忠先生。林先生尤其排斥寫回憶錄的想法,因此,直到他過世我們都不太了解他的一生。陳先生雖然比較願意談過去的事,但也只是在不同的場合偶然談上一段,他也沒有想寫回憶錄的念頭,
2008年,《思想》的主編錢永祥,要我和陳宜中聯合訪問陳先生。這篇訪問稿〈一個台灣人的左統之路〉登出來以後,很意外的被大陸很多網站轉載,大陸讀者反應說,他們對台灣歷史增加了另一種理解。
由於這個緣故,陳先生終於同意由他口述,讓我們整理出一部回憶錄。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的李娜,知道這件事以後,自告奮勇,表示願意承擔訪談錄音和整理、編輯的工作,不拿任何報酬。應該說,這本書能夠完成,李娜是最大的功臣。
回顧起來,自從李娜把逐字稿交給我以後,又經過了兩年多,因為我很忙,校訂工作拖得太久,這是應該跟陳先生和李娜致歉的。最後,黃瑪俐小姐聽說是陳先生的書,立即允諾設計封面及版面,這都應該說明,並表示感謝。
二、
陳先生生於一九二九年,經歷了日本殖民統治的最後階段,台灣光復時十六歲,高中已經畢業,因此他主要的知識語言是日語。十八歲時遭逢二二八事件,並身涉其中,事變後不久加入共產黨地下組織。一九五O年被捕,一九六O年出獄。出獄後,經過艱苦的努力,成為台灣新興企業的重要管理人員。但他不改其志,始終關心祖國的前途,花費大量金錢從日本搜購資料,並與島內同志密切連繫,導至他在一九七六年第二次被捕。國黨原本要藉著他的案件,把當時島內從事民主運動的重要人物一網打盡。陳先生備受各種苦刑,仍然堅貞不屈,讓國民黨找不到擴大逮捕的藉口。國民黨原本要判他死刑,由於海外人權組織和美國保釣運參加者的傾力援救,改判十五年徒刑,一九八七年因病保釋就醫。陳先生出獄時,島內台獨勢力已成氣候,不久民進黨組黨,戒嚴令解除。為了對抗以民進黨為代表的台獨勢力,陳先生又連絡同志,組織台灣地區政治受難者互助會、中國統一統聯盟、勞動黨等,是台灣公認的重要統左派領袖。
陳先生口述的一生經歷,主要圍繞著上述事件而展開,主要是以敘述為主。雖然偶有議論,但無法系統的呈現他的政治見解,因此他決定把〈一個台灣人的左統之路〉收入書中,以彌補這一缺憾。陳先生的一生,不但呈現了台灣近七十年歷史的一個側面,同時也屈折的反映了中國人的現代命運。因為現代的年輕人對這段歷史大都不太熟悉,我想藉著這個機會對本書中所涉及的歷史問題加以重點分析。我希望這本書將來能夠在大陸出版,因此,我把大陸的讀者都預想在內,涉及面比較廣,希望引起大陸讀者的關注和討論。
我的序言主要涉及三個問題:一、台灣人與日本殖民統治的關係,二、國民黨與台獨,三、中國一九四九年革命的後續發展問題。
中國的一般人好像有一個傾向,認為台灣人對日本的殖民統治頗有好感,到現在還念念不忘,其實這是最近一、二十年來台灣媒體給大陸讀者造成的印象,完全不合乎歷史實情。在一次簡短的訪談中(見本書附錄),陳先生一開始就說,改變他整個人生的思想和行為的,就是高雄中學的日本人對他的歧視。這並不是單獨的個案。陳先生的前輩,二二八事件後台北地區地下黨的領導人,後來被國民黨處死的郭琇宗,是另一個著名的例子。他出身於台北大地主之家,跟陳先生一樣,考上台北最好的高中,也因為飽受日本同學的欺壓而成為民族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只要熟悉日據末期的史料,以及當時台灣重要人物的傳記,就可以知道,光復後加入共產黨地下組織的台灣人普遍都有這種遭遇。
其次,台灣農民的處境,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遠比清朝惡劣得多,陳先生在書中已經談到了。只要稍微閱讀日據時代的台灣新學作品,或者了解一下日據時代的台灣經濟發展,也會得到這樣的印象,這就是為什麼日據時期台灣最活躍的反日運動是由農民組合所發動的。而領導農民組合的知識分子,大半就是對日本人的歧視非常不滿的、受過比較好的教育的台灣人。這一股力量,是台灣左翼運動的核心,也是台灣光復和二二八事件後,台灣主流知識圈倒向共產黨,並且加入地下組織的主要推動力。
非左翼的民族主義者如林獻堂等大地主階級,也對日本的統治不滿。因為他們極少參政的機會,他們的經濟利益也嚴重受到日本企業的排擠。他們一心嚮往祖國,認為只要回到祖國懷抱,他們就可以成為台灣的主導力量,並且取得他們應有的經濟利益。因此,台灣光復,國民黨的接收官員和軍隊到達台灣時,受到極為熱烈的歡迎,這從當時的報紙都可以清楚的看得出來。
這種情勢,在國民黨來接收以後,逐漸的、完全的改變得過來,國民黨的接收,幾乎一無是處,所以才會在不到兩年之內就激發了漫延全島的二二八事件。二二八事件後,台灣內部的左翼力量認清了國民黨的真面目,在來台的大陸進步知識分子的影響下,迅速倒向共產黨。他們之中最勇敢的、最有見識的,基本上都加入共產黨的地下組織。當時國共內戰的局勢對共產黨越來越有利,他們認為台灣解放在即,不久的將來就可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建設一個全新的中國。沒想到,不久韓戰爆發,美國開始保護殘存的國民黨政權,國民黨也在美國支持下,大力掃盪島內的親共份子,這就是所謂白色恐佈。國民黨秉持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放過一個的原則,幾乎肅清了島內所有的支持共產黨的人。這樣,最堅定的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台灣人,不是被槍斃,就是被關押在綠島,還有一部份逃亡到大陸或海外,日據時代以來最堅定的抗日和民族主義力量,在台灣幾乎全部消失。
非左翼的地主階級(左翼之中的地主階級也不少,如郭琇宗、陳明忠都是)雖然對國民黨還是很不滿,但比起共產黨,他們還是勉強跟國民黨合作。但是,美國為了杜絕日本、南韓和台灣的左翼根源,強迫三個地區的政權進行土地改革。國民黨當然願意跟美國配合,因為這還可以藉機削弱台灣地主階級的勢力。國民黨表面上是用國家的資源跟台灣的地主階級購買土地,但實際上付給地主的地價根本不及原有的三分之一。台灣的地主階級從此對國民黨更為痛恨,地主階級的領袖林獻堂外逃日本,而且還支持在日本從事獨力運動的另一個地主廖文毅。所以陳先生才會說,台獨運動的根源是土地改革,這是從未有人說過的、深刻的論斷。
這樣,台灣內部原有的最堅強的、愛國的左翼傳統在台灣完全消失,而原來溫和抗日或者跟日本合作的地主階級,全部轉過來仇恨國民黨。前一種人的後代,在父親一輩被捕、被殺或者逃亡之後,在反共的宣傳體制下長大,無法了解歷史真相,又因為上一代的仇恨,當然也只會仇恨國民黨。而地主階級的後代,不管他們的經濟力量受到如何削弱,他們還是比較有機會受到教育,比較有機會到美國留學。他們上一代對國民黨的仇恨都遺留在他們身上,他們在海外又受到美國的煽動和支持,他們的台獨組織在一九七O年代大大的發展起來,並且在八O年代和島內的台獨勢力相結合,就成為目前台獨運動的主流。
在美國新興的台獨勢力,開始美化日本人的統治。就台灣一般民眾而言,他們親身經歷到日本和國民黨的統治,他們認為日本官吏比較清廉而有能力,而國民黨的官吏則是又貪污又無能,他們逐漸忘卻日本統治的殘暴和壓榨,因為國民黨的殘酷絕不下於日本人,而國民黨的壓榨也和日本不相上上。所以,台獨派對於日本殖民統治的美化,很容易得到一般台灣民眾的呼應,這樣,整個歷史就被顛倒過來,積非成是。最重要的關鍵還在於,國民黨把最堅強的抗日的、愛國的島內勢力根除無餘,這也是八O年以後島內的統派力量一直很微弱,難以發揮影響的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