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5日 星期一

張榮發一生將海洋視為故鄉

張榮發一生將海洋視為故鄉,曾身穿船長服、抽著菸斗受訪。曾建華攝© 由 蘋果日報 提供 張榮發一生將海洋視為故鄉,曾身穿船長服、抽著菸斗受訪。曾建華攝
張榮發辭世 1927~2016
【陳慜蔚、李姿慧、洪敏隆╱台北報導】昨辭世的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原籍澎湖、在宜蘭蘇澳出生,7歲遷居基隆,三地都靠海,他的一生與海洋結下不解之緣,他曾表示,日本人有句話說「為海而生」,可說是他的寫照,「或許海洋才是我真正的故鄉!」
張榮發17歲進入日本船公司從基層做到大副,經歷15年航海生涯後,下定決心創業,於1968年創立長榮海運,一生可說與海洋脫不了關係。
不會國語 一度失業
事實上,張榮發父親及大哥比他先在船上工作。張榮發曾回憶,父親在25歲那年,從澎湖郵便局轉行到日本人經營的大阪商船株式會社當船員,把全家從澎湖帶到台灣,對他來說是一個命運轉捩點,在二哥鼓勵下進入同一間船公司,並於1944年第一次出海。台灣光復後,張榮發曾因不會說國語失業了一陣子,但後來在同學的介紹下,他再度進入船公司,且從最基層的管艙員做起,再憑著苦讀,成功轉型為航海技術人員,更一路從三副做到大副。
母常叮嚀 心存善念
利用船舶停靠日本的機會,張榮發常跑到書店蒐集海運相關專業書籍,當時世界海運業的「貨櫃化」觀念尚未普及,張榮發看準此趨勢,心中勾勒創業藍圖,再加上15年航海經驗,都是他日後創立長榮海運成功的關鍵。張榮發認為,自己從出生至步入社會工作,海洋可說在其人生發展的各階段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無論何時何地看到海洋與船,我都感到分外的親切熟悉,就好像是遇見多年的至交知己」。從《張榮發回憶錄:長榮集團總裁與海結緣的一生》著作中,可看出他對海洋濃厚的感情,在《本心:張榮發的心內話語真性情》書中,也可一窺他「念舊、重情」的一面,該書記載,張榮發從小生長在有許多傳統美食的基隆,他大讚:「台灣小吃還是咱基隆廟口最道地。」嘗遍各國山珍海味後,他唯獨對媽媽做的菜脯蛋最難忘懷,他說:「人生很奇妙,讓你懷念的,很可能都不是錢買得到的東西,有時事業做再大,最想要的卻是簡單的滋味和真心的對待。」母親是影響張榮發最深的人之一。張母篤信天理與因果輪迴,教育他心存善念、多做善事,因此他認為「人越往上爬就越不能忘本,還要有感恩和回饋社會的心」。
父意外亡 每談必哭
張榮發一生精采,但在90年歲月中仍有遺憾。他曾在回憶錄中表示,4個孩子的成長時期,他大部分都在船上,對家庭關照太少,與子女的相處時間相當有限。張榮發也曾在書中透露,自己當年在父親服務的船公司負責船員調派,看到「昭南丸」是新船,基於孝心建議父親去跑,沒想到遭美軍炸沉,父親因此過世。雖然過了60多年,談到這段往事,張榮發仍會泛淚哽咽。
鄰家老爹 愛護員工
一名長榮航空前主管說,有一年航空客運大虧,隔年不得已實施員工減薪,之後營收好轉,張榮發要把減薪的錢還給員工,因總額高達好幾億元,主管群都嚇一跳。長榮航空前高層回憶,張榮發生前待員工如同家人,早年張榮發還住在公司後面,他晚上穿著睡衣就來探視加班員工,中午也跟員工共餐。
張榮發7大名言錄
◎做任何代誌,用不用心,別人都感受得到,你必須真有心!
◎台語有句話叫「相遇會到」,做什麼事,都該留給別人餘地。
◎每個人一生中,加減都會受到別人的幫忙,我們都該點滴在心頭……欠人一分,要想辦法回報十分。
◎人生很奇妙,讓你懷念的很可能都不是錢買得到的東西,有時事業做再大,最想要的卻是簡單的滋味和真心的對待。◎我有機會結識世界各國政要、也見識過各國經貿與社會政策,官員來問我,我就會暢所欲言,常常有嘴說到沒涎,但往往忠言逆耳。
◎講那麼多建言,不如從道德扎根做起,政府有道德心,就會設身處地為民著想、傾聽民意;企業家有道德,賺錢就取之有道。
◎「膽大心細,勇於冒險」是創業能否成功最重要的關鍵。如果遇到困難就轉彎,到最後恐怕會一事無成,做事業也千萬不能半途而廢。
資料來源:天下文化出版、張榮發口述之《本心:張榮發的心內話語真性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