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日 星期日

三個生存智慧


三個生存智慧             劉鳳珍

在「Cheers」雜誌工作多年,回想當年要成立這本雜誌時,目的就是希望提升台灣年輕人的能力與視野;猶記剛創刊時,因為市場中並沒有這類型的雜誌,一時間各大通路還真不知如何歸類,但後來在「Cheers」的引領風潮下,工作與職涯類議題愈來愈受到關注,如今財經雜誌也爭相加入探討。

我過去曾與許多智慧人士相處,我想從這些經驗中萃取出三個想法,分享給即將踏入社會的年輕朋友。
  
第一,做任何事情,「由終而始」,會比「有始有終」更重要。

從小到大,我們的學習目標,大多是父母、老師為我們設定好,然後我們一路被告誡要有始有終地完成;但是,畢業後人生的發球權第一次來到自己手中,換成自己要去設定目標,因此要開始練習「由終而始」先確立目標,才會知道起點從哪裡開始,知道所為何來,也才比較可能「有始有終」的完成。

這句話也是「天下」雜誌群創辦人殷允芃常勉勵同仁的一句話。在「天下」雜誌群辦公室的大會議室裡,掛著書法家奚淞寫的「大學之道」;每當殷發行人跟同仁提到「由終而始」的做事態度時,總喜歡以裡面的一句話分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由遠而近的視野,會讓人知道自己不足、還需要哪些努力,以及從起點到終點的路上,可能會有哪些風雨需要克服,這種心理準備也會讓人比較願意麵對挫折。

一個人若生命沒有目標,很容易在起點間不停的轉換,浪費了青春而不自知;當然,尋找目標需要嘗試、探索,有意識自然比較容易找到。

第二,從「學以致用」到「
用以致學」。

「學以致用」、「用以致學」這兩個學、用認知的差異,也是長期來我看到人才與企業間,無法產生交集的原因。

不管是學校培育人才或是社會新鮮人,都希望畢業後學用合一、學以致用;這種期待固然沒錯,但隨著科技的破壞式創新加快,學以致用的保鮮期,變得愈來愈短。相較之下,一個人能否與時俱進的面對變化,以「用以致學」的態度積極成長,反而才是終身受用的能力。

長期以來,台灣的大學科係是建立在專業分工的邏輯下,導致科系愈分愈細;但這幾年大家都看到產業競爭的模式走向跨界、整合,「專業多工」已逐漸取代「專業分工」,專業分工在企業現場,仍存在於部門別,但是對應到個人能力需求時,立刻變成專業多工。

「專業多工」考驗的正是一個人的學習能力,當你還陷在學用合一的框架中,殊不知機會都是降臨在「用以致學」、真正樂於擁抱改變的人身上;所以,不妨跳出舒適圈,放膽學習吧!

第三,價值」決定「價格」。

「王品集團」前董事長戴勝益的一席「月薪低於5萬不要儲蓄」說法,曾引起相當熱烈討論;後來「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被問及時,也同意戴勝益的說法,認為年輕人應該把薪水拿來投資自己。

我想他們兩位其實是想跟年輕人分享建立「價值」這件事,只是後來討論失焦了;因為網路上的回應、媒體後續報導,都一直圍繞在年輕人起薪多少,從「價格」的角度來評論這件事。

「價值」與「價格」,對剛要踏出校門的社會新鮮人來說,的確是人生面對的第一個選擇題,尤其在起薪不成長的今天,薪資議題更加敏感;但老實說,在剛工作的頭幾年,稍微往提升「價值」、建立能力靠攏,未來的「價格」自然有機會水漲船高、甚至超乎預期。

因為一個人薪資開始進入比較大幅度的爆發或成長期,往往都是在接近10年左右,其中關鍵就是個別價值的差異化被看到;即使第一份薪水有幸領得高,也不代表能如此領得久,因為關鍵仍在「價值」需要被不斷驗證。

「由終而始」、

.................... 「用以致學」、

........................................ 「提供價值」

這些都是老生常談,卻仍應是個人成長最受用的三門課。

本文作者劉鳳珍現為「Cheers雜誌」副社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