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吳思華:未來教育 台灣需要「教師創業家」

吳思華:未來教育 台灣需要「教師創業家」

© 由 CommonWealth 提供與教學現場有哪些影響?教育部長吳思華在高中新課綱公布前接受《天下》專訪,深入剖析現行教育價值的三種矛盾,以及教師資格的三種歧見。

九年國教和十二年國教最大的不同是,九年國教要把每一所國中辦到一樣,讓學生可以就近入學;十二年國教是要把每所學校辦到不一樣,都有自己的特色,在高中的學習兼顧學生的需要,多元適性。十五到十八歲這個階段,已經在做人生的分流了,高中不可能完全就近入學,但縮短通學時間,在較小的幅員裡、找到學生比較滿意的學校,當然值得努力。
在高中階段,從學校方面來說,要校校優質、有特色,區域均質;從學生立場來看,高中是從未成年人變成成年人的準備期,他需要有兩個面向的準備:一、要有五育均衡的學習過程,成為具有世界公民素養的未來公民;二、為未來工作做準備,每個人對未來工作的需求不一樣,如何針對不同學生給予不同支持,讓每個人活出自己的特色、生命,這是十二年國教最大挑戰。
這需要從幾個面向去努力,首先是課程,目前除了社會科領綱意見分歧外,其他各科可在明年二月底定案,到民國一○七年實施,還有將近二十個月的時間,可以進行編寫教科書、準備教材等前置作業。
增選修、跨領域、多動手
這次總綱宣示的最大精神,就是降低必修、增加選修。這有難度,代表老師要做更多翻轉,全世界潮流都走向主題式教學,融合跨領域知識,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由組合所知道的知識。
另外,我們也希望增加實作比例,即使是傳統高中,過去我們認為知識學習是透過推理、理解、演算等動腦的過程,如何加入動手的過程,讓學習更深刻,希望在專題實驗可以落實。
高職部份,這幾年國中階段對適性輔導花了相當的力氣,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和興趣。從數據可知,國中畢業生會考前三志願填高職的比例大幅提高,高職需要努力的是如何學用合一。
在這樣的核心思惟下,我們是不是準備好了?
教育改革牽涉太大,如果我們確認這個方向正確、目標是對的,就應該用穩健的步伐,逐漸往目標邁進,不能期待一夜之間就改變。我看到,只要有教育新想法,很多老師、學校就會自動去做很多事情,那個原生的動力,才是十二年國教最值得珍惜的。未來教育改革過程中,行政體系揭示大方向,應該鼓勵更多原生的動力,在大家的實驗、理念倡導下,去形塑新的典範。
我們現在號召「教師創業家」,就是老師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可以轉換成為教學、教材或是方法,形成社群,向外擴散、實踐。如果可以有更多教師創業家,台灣教育就可以走出另外一個階段。
未來高中會面臨兩個問題,一是擴大選修之後,師資、教室空間、學校行政的問題,我們希望釋放更多自由度給學校。另外就是考招問題,我感觸很深,台灣在逐漸開放的過程,如何處理創新、公平和正義?這三者如何取得適度平衡?
社會最講究公平,但什麼叫公平?很多人說客觀考試成績最公平,到現在還有人主張恢復聯考,因為用其他評鑑方式,都有某種程度的人為判斷。面對正義,我們也聽到很大呼聲,要照顧政經背景較弱的學生。但是,公平跟正義之間可能會有矛盾,強調公平,不一定會有正義。再加上創新,我們鼓勵老師展現更多創新教法,更多主題式教學,但這要不要考?放進考試,創新幾乎就沒有生存的空間。
在教育變革中,這三種相互拉拔的力量一直存在,沒有哪個價值絕對高於其他價值。如何取得平衡點,是很大挑戰。
師資也是系統性的問題,牽涉到很大的制度。問題核心在於,從老師觀點來看,學科專業、教育專業和教學熱情,哪一個最重要?
有的人認為教學熱情最重要,老師沒有熱情,其他都是假的;有的認為教育專業最重要,不知道高中生長什麼樣子,就跑進去教,根本不可能;有的認為學科專業很重要,沒有專業怎麼教學生?這三個信念也常常在拔河。
要解決這個問題,有兩個管道,一是補足老師的學科專業,所以教師再進修非常必要。
我今年七月去法國訪問,特別去看法蘭西科學院成立的「動手做」協會,其目的是幫助中小學老師訓練科學專業,透過動手做來了解科學,這個方向值得我們努力。
另一個管道是放寬,把門稍微開一點,讓兼顧教學熱情和學科專業的老師能進入學校,他們帶來的是一股熱情,讓教育得以翻轉。
這些都是系統性問題,在制度改革中,不要一次追求最好,只要確定每一次都比昨天好,就可以了,這是我們現在努力的。教育部要做的,就是行政鬆綁,讓更多專業可以進來。
目前我們在檢討,民國一○六年將是少子化最嚴重的一年,高中學生數會下降。我們的基本原則是減班不減師,空出來一些老師,可以做課程研發,發展選修的新課程。
高中和大學連成一氣
最後,大學和高中的連結會愈來愈緊密。前段大學和前段高中相互依賴性高,像交大、清大和台中一中合辦科學班,台大也支持好幾個人文班。
現在要努力的是中段高中和中段大學的連結,我們希望透過兩個系統來做。一是落實高職、科大「三+四」。我在教育部聽到最大的批評是,很多高職生進到科大,會有重複學習的情況,我們未來應努力讓科大課程和高職課程更銜接,做更強連結。
二是發展區域大學概念。我們最近公布後頂大「高教發展藍圖」,把區域創新發展,當作學校自我定位的一種選擇。我們希望在每個縣市找到一所大學成為區域大學,它有責任成為這個縣市高中、國中小的教育資源整合者,整合所有學習的過程,同時又能進一步做區域產業整合,今年已經開始試辦。(蕭富元整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