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日 星期四

退休者必看;未退休更該看


 退休者必看;未退休更該看
 
 退休後應調整的心態  退休之後想要日子過得踏實必須養成以下兩種心態:

一、樹倒猢猻散

不管你在位時是如何地呼風喚雨,對某某要人有何等的拉拔之恩,一旦退休,對不起,情感到此為止。人在人情在,本來就是這個社會的運作法則。如果某位部屬在你退休之後還來看望你,而且私下沒有任何請託,好比說跟往日你的某個部屬關說什麼事;你不單要慶幸,還應感恩打從心底謝謝這位部屬!

別以為是你在位時待人客氣、對人有恩,部屬今日回報你是應該的。不要說現今這個社會非常功利現實,事實上,樹倒猢猻散也是千百年來不變的定律。上台時要把台詞記牢、角色演好。下台時要能看淡名利、忘了過去。
 
二、認命

人的一生最難接受的就是「認命」我的成就到此為止!退休之際,你應先抱持認命的心態,明白地告訴自己:日後不管從任何角度,都不可能有任何突破。甚至不應去嘗試突破。
尤其不能去創業做生意。為什麼?因為你上了年紀,野心會減小,拚勁會降低,體能也會不足。至於 擁有終身俸的退休人員,由於「衣食足」而會比一般人更加地「知榮辱」;一旦在職場受氣,就會生出那種「回家吃自己」的骨氣。
不過,這兩項還是次要的,最麻煩的是第三項習慣公務員的思維。這種「習慣」你整整融入了二、三十年,那已經成了根深蒂固的思想從你的頭髮,一直貫穿到腳趾,徹頭徹尾都是「公務員思維」。

什麼是公務員思維?安於現狀、不求長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是我瞧不起公務員……,事實上,我自己也是公務員的一種,同樣具備公務員思維,因此很了解自己的毛病。
教我努力去做一件事,我會;但如果存在我無法承擔的失敗風險,我不會。我日子過得很平順,為什麼要冒這種險?冒險成了又如何? 有終身俸、幾十年來習慣公務員思維這三項都是商場大忌。
 
退休是每個人一生奮鬥的目標,本來該抱持著愉快的心情迎接它,沒想到真來臨的一刻,竟是如此難以面對!說穿了,這和我們這一代習慣忙碌有密切的關係。早年我在軍中服役,某些長官為了能多服務幾年,會私下命令人事單位的參謀,偷偷竄改自己的生日。相對於法國,去年九月,只因為政府將退休年限延後兩年,竟引起兩千七百萬人罷工上街,某些城市還掀起暴動!同樣的情形若是發生在台灣,不要說不可能發生暴動,恐怕還要開派對慶祝我們是何其的悲哀,完全不懂得享受悠閒的退休生活!
 

安排退休生活的基本原則

如何安排退休生活,讓自己在悠閒中又不太感覺失落,就我的經驗,應該注意以下三大原則:

一、有事做
退休最讓人難以面對的,是日日都是星期日,天天都沒事可做。有事做,是讓自己退休日子不會太難過的第一原則。
即使明明沒事,也要想盡方法找出一些事。特別是要每天都安排固定的事情等著自己去做。
以我為例,每天固定要做的事情包含澆花、蹓狗、打蔬果汁、洗衣晾衣,偶爾給女兒做早餐,天天為家人做晚餐,以及最近新學的種菜、施肥(請參考相片一)。
除了這些日日要做的事情,每隔幾天我還要打掃環境、修剪花木、到傳統市場買菜,以及每週寫一篇「黃河的話」。
退休以後一定要有事做。什麼是「事」?事就是工作,是一種付出,和「賺錢」沒有一丁點兒關係。

二、有變化
天天都過一成不變的日子,管他內容是什麼,久了都會讓人有發瘋的感覺。沒錯,人生如戲,管他什麼角色,都應盡力把它演好。可是,假如同一個角色扮久了,再盡職的演員也會膩的。要讓生活有變化。
例如我,每個禮拜天和幾個朋友一同爬山,晚上找一家好的餐廳用餐;每個月在國內旅遊幾天,每半年出國旅遊一次,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還共同出資成立「旅遊基金」。每當「放自己幾天假」,再回到家,感覺上似乎又充足了電力,可以重新面對幾天機械式的生活。

三、有寄託
每個人精神上都應有所寄託,否則活著是為了什麼?以我目前來講,兒女、家人、黃河渡,是我三個最主要的精神寄託。你的精神寄託是什麼?如果沒有,就選一個;如果不喜歡,再換一個。寄託有大有小、有遠有近,隨時都可以依現況增減、調整,總之要自己設定,自己追求。
 

退休後應養成的習慣
只有一個重點、一句話:培養多種嗜好!要培養多少種嗜好呢?依據日本名作家大前研一的研究,想要愉快地享受退休生活,至少需要培養二十種不同的嗜好。

這二十種嗜好分十種室內,十種戶外。室內又分五種獨享,五種與朋友一起共樂。室外也分五種自己做,五種與眾樂樂。

如此,才能保持「既有個人自由,又不離群索居」的平衡生活。很簡單的道理,卻是不容易做到的目標。

因為不要說是二十種,即使培養一種新嗜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時候得強迫自己幾年的時間才會養成習慣。尤其對現今非常功利的我們,年輕時任何嗜好只要和賺錢、升官無關,幾乎就和「浪費生命」同義。
也因此,我們活了大半輩子,大部分的人都沒有培養出幾種嗜好,等到老了、退休了,想再去培養新的嗜好,由於精力與熱情不再,困難度只會更高。
奉勸還未面臨退休的朋友, 趁著年輕多多培養幾樣「不太花錢」的嗜好,好比說上網、打電玩、閱讀、聆聽音樂、輸贏很小的麻將、種花種菜、登山健行、慢跑晨泳、釣魚攝影、烹飪做菜、觀星賞鳥、雕刻繪畫、唱歌跳舞 …… ,甚至自己動手整修家園。

不要把所有的休閒時間全花在賺錢與升官方面,等到老了再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老年生活要有型!
 
岳父今年九十歲,縱使身體不像過去一般矍健,但仍然騎著腳踏車跑 來跑去,他年輕時也曾熬夜打牌、抽煙喝酒,但中年後,以書畫、寫作、運動和栽種花草當作休閒。
三十年前,他從公家退休,本想和岳母共度晚年,不料岳母突然去世,岳父消沈了一陣子,又再到職場工作好多年。再次退休後,他仍然擔任家鄉刊物的編輯,並且陸續編寫了十幾本書,大部份是有關家鄉的風土人情,目前他每天把畫國畫、寫詩、練書法當日課。


怡然自得度晚年
岳父重視人際關係,每年兩次去大陸探訪鄉友,他出門時一定穿西裝、打領帶,衣著齊整,初識的人總認為他大約年近七十歲,沒有人能想像到他已經九十高齡,岳父稱的上是「老當益壯」、「老而彌堅」。
作女婿的我,以前是從旁觀的角度來欣賞岳父的晚年,現在我不但早已中年,而且也提前退休,生活周遭所接觸的中年同儕和老年長輩愈來愈多,不由得不關心自己和別人的中年及晚年生活,特別是在「究竟如何才能怡然自得,而又樂觀奮進的度過中年和晚年?」這個大家都重視的問題。

臺灣已經是一個高齡社會,而日本早在臺灣之前,就已經「高齡化」。針對高齡社會,日本採取了種種方法,但問題仍然不少。根據調查,2009年日本全國自殺人數超過三萬人,其中六十歲以上占了百分之三十,臺灣也好不到哪裡去,2004年全國自殺死亡數為3468人,其中65 歲以上的有768人,超過百分之二十。

每個人都必須面對年老,高齡社會不單單是政府的事,大家都需要趁早認識瞭解年老,並且採取因應的方法。


銀髮族六項挑戰:
針對「如何怡然自得,而又樂觀奮進的度過晚年?」這個問題,日本 作家曾野綾子不像有的人,從社福或立法,提出一堆解決的方法,她直接向年老者挑戰,也包括她自己在內,要每個人從「要求自己」開始做起。
曾野綾子所提出來的「挑戰」有六項,分別是:要獨立、要工作、要通達、要獨處、要面對、要信仰。

1)老年要「獨立」
曾野綾子認為,人老了依然有上天所給的智慧和才情,不但要珍惜,更要發揮,千萬不能隨便放棄,許多老人習慣依賴別人,對於困難或新奇的事不願(或不敢)接觸,一開口就是請別人幫他的忙,曾野綾子叫這些老人是「幫我族」。其實,年齡不是人老的原因,心境才是,依賴人久了,不但原來所擁有的才情都不見了,反而意志消沈,心志和體力都每況愈下。
人老切忌「倚老賣老」,年紀長不是一個資格,也不值得誇口,老人要學著主動放棄該有的權利,在捷運公車上,若能站著,即使別人讓位,也不要輕易坐下;當然更不要一上車就搶著找位子。

曾野綾子提醒「無論年紀多大,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優雅』」,例如請別人服務時,要付出對等的酬勞,至於要如何酬謝,斟酌決定。

2)老年要「工作」
戰前日本,全國上下勤奮工作,和早期臺灣一樣,那時候,工作到死方歇是理所當然的事,戰後出生的,不再有那樣的勞動觀,還在工作時,一心想要過安逸的退休生活,等到真正退休了,反而無所事事。
曾野綾子強調「人應該工作到死」,她說「老人活的健康,祕訣在於有目的、有目標」,不要老是想「別人要為我做什麼?」反而是「我能為別人做什麼?」曾野綾子是日本的名作家,也是日本財團的董事長,但她沒有雇用女傭,家裡的事,包括作菜、清掃、洗滌、種花,都不假手別人,凡事自己動手做。

3)老年要「通達」
「少年夫妻老來伴」,人到老年,才知老伴重要,這時候,彼此都要懂得退讓,成為「接受折衷」的夫妻,曾野綾子反對「養兒防老」,她唯一的兒子離家讀大學後,就完全讓他獨立,彼此間相處有如朋友般的尊重,即便是孩子請客,她也會「回請」。
除了老伴和老友;人老了,「老本」也很重要,曾野綾子強調老人要過「恰如其分」的生活,沒有錢,就不要奢望旅行、看戲;沒有錢,就把人情世故放旁邊,謝絕不必要的婚喪喜慶,千萬不要「打腫臉充胖子」,再沒錢,都不要想在金錢上佔別人便宜;若是真的身無分文,自己要先有「死無葬身之地」的覺悟。

4)老年要懂得「獨處」
人老了,離開職場,家人也不在身邊,「孤獨」是必然的,「孤獨」不但不是威脅,反而是感受人生喜悅的大好機 會,老人有的是時間,從「孤獨」中,不但可以發現自己,甚至可以嘗試「冒險」,當然要合情合理。曾野綾子在中、晚年曾經多次到落後國家賑災,也曾與人結伴開車橫越撒哈拉沙漠。
5老年要「面對」疾病、死亡:
保持健康當然重要,但是一旦得了任何病,也要學著將疾病當作人生的一部份;就算在病痛中,也要一樣開朗,並從中找尋樂趣,老人家學著面對死亡,在活著時要將身後事安排妥當,不要給別人找麻煩。
曾野綾子的母親長年病痛,自從知道自己不能再出門後,就陸續把衣服、首飾轉送他人,她母親死前只給曾野留下兩套和服、兩雙夾腳拖鞋。

6老年要有「信仰」:
對一般人而言,以上所說的,都不容易做到,為什麼曾野能有這種想法,並且能做的出來?因為她有信仰。曾野綾子信奉天主教,信仰幫助她從神的視野來看人生、作判斷,曾野在四十歲時勤讀聖經,她說神的話就像是一幅度數正確的眼鏡,戴上之後可以把人生看得清清楚楚。
我們沒有曾野綾子一般的生活經驗和果敢信念,也不必和她比較,但是至少可以想一想,上帝既然創造生命,包括年齡,祂所做的盡都美好,從神的眼睛來看,中年和老年必然有它的「獨特」和「精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