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1日 星期日

性格決定命運 馬英九耗盡魅力 安倍大展魄力


性格決定命運 馬英九耗盡魅力 安倍大展魄力


  • 2013-07-22 02:13
  • 中國時報
  • 【仇佩芬/特稿】

     ○○七年九月,安倍因病辭去首相時,任何人都想不到他能在五年後重任首相,更率領自民黨重掌國會。而二○○八年五月,馬英九帶領國民黨重返執政時,也沒有人料到他的高人氣竟在五年內耗損殆盡,必須靠緊抓黨機器才能「專心執政」。政壇起伏看似難料,實則早由政治人物性格決定;安倍與馬英九的成與敗,正是執政者能否用魄力凌駕魅力的對照。

     今年五月,出任首相未滿半年的安倍,在民調中創下七六%的高支持度;與此同時,連任將屆一年的馬英九,民調卻是「七加六」的十三%。執政團隊從黨到院,同聲以台灣「太悶」為馬英九開脫,卻忘了「悶」的主因,正是來自馬英九對國政的欲振乏力。

     要比悶,日本絕不會輸給台灣。低成長率、高失業率、通縮陰影和被高齡社會拖垮的國家財政;而自東北震災後的茫然惶惑讓日本不知明天該何去何從。

     對這樣的日本社會來說,安倍提出不是新解藥,卻帶來新氣象。寬鬆的貨幣政策、大規模的財政挹注,和以TPP談判之名行擴張出口之實,傳統手法被包裝成炫目的「三支箭」,成效未見已先贏得高民意支持。政治上,右派意識抬頭,修憲、領土主權等高風險立論在信心低迷的公民社會中輕易被用做政治籌碼,更成功挾帶重啟核電、自衛隊轉型等高敏感議題進入決策階段。

     對亞洲局勢來說,這樣的安倍絕對稱不上是件好事。但若從日本國民的角度來看,安倍掛在嘴邊的日本利益、日本信心,顯諸於外的是他為貫徹意志的奔走溝通。不斷與民眾握手、與議員和派閥交涉的安倍,在選民眼裡是充滿自信的領導人。

     用同樣的標準看馬英九,他的兩岸及外交政策將區域和平放在首位,他的經濟政策目標在讓台灣融入國際;在內政上,從教育、稅收到能源,更句句不離公平正義。然而人民看不到馬英九為了他的理想低頭溝通或昂首疾呼,卻只見埋首於細瑣會議中,鎮日只為輿情愁眉甚至只會哽咽的過氣政治明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