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4日 星期二

讚歎一法圓滿六度


讚歎一法圓滿六度

生命是燦爛的,多彩多姿的,充滿了神秘的色彩。但是,一旦我們對宇宙萬事萬物失去了禮讚的心,即便是再絢爛的大千世界,頓然也會失去光彩,而變得灰暗朦朧的一片。

人要懂得讚美,才會謙虛;能懂得謙虛,才會真正體會學習的樂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如果看不到他人的長處,將會失去自己學習對方優點的機會;也唯有懂得欣賞他人的優點,才會發出讚歎的言語。

一聲的讚歎,就是一個善緣、種植一個福報、增添一分溫暖,以及一次「心」的學習。俗語說:【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言一句六月寒】。一句從內心湧出的愛語,能讓聞者如沐浴在春風之中,無形中能令周遭的氣氛洋溢著歡愉。古人也說:【一言可以興邦,一言也可以喪邦】。可見得,舌根的功能可以造罪,亦可以修福。愚笨的人,不知不覺地用自己的嘴來「自讚毀他」,造作口業,與人樹敵,結下宿怨;而聰明的人,卻懂得用言語來讚歎他人,口吐蓮花,與人為善,修無量的功德。

而所有讚歎之中,尤以稱讚【如來】所修的福最大。若一句讚歎之語,是發自內心深處由衷地去稱讚佛德,即能造福無量。所謂讚歎【如來】者,如來是從【性德】上說的,凡是與性德相應的事都要讚歎;也就是說,舉凡一切善行義舉、斷惡修善的事,小如芝麻綠豆大的事,也要能隨喜讚歎,不能吝嗇或輕衊不理。

由於世人內心常有嗔恚、嫉妒與驕慢等煩惱,因而常犯口過,例如,惡口罵人、挑撥離間,或說長道短,以謊言欺誑他人,乃至譭謗三寶等等,造業不斷,故而心念不淨。若能一心禮敬,稱讚如來,則能滅除口過,成就清淨的功德。

佛陀時代,給孤獨長者,一日至王舍城友人家,見友人歡喜灑掃、慎重辦置佳餚,故探尋其友是否為女作嫁、娶婦或是宴請上賓?友人滿懷歡喜,稱讚佛德,答道:【明日將迎請佛陀至家中供養。佛陀捨太子之尊而出家修行,已證無上菩提,為覺行圓滿,至尊至貴的聖者】。給孤獨長者聞友人對佛陀的讚歎,舉身歡喜,心生無比的敬仰,立即前往拜謁佛陀,又聽聞如來開示佛法心要,而心開意解,便發心布施祇洹精舍,因而成為佛轉法輪的大護法。由於友人讚歎佛得的因緣,令給孤獨長者得以啟發善根,發心修行、護持佛法。可見得,稱讚如來的功德是無比的殊勝。不但在稱讚的同時,口業清淨,內心也全然清淨,當下本具的光明性德即能彰顯,而且又能影響他人響往而隨佛學習。這即是自利利人的事業,無比殊勝的菩薩行。

佛在大乘經中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這種【一多不二】,圓融之法,才是佛法。就舉「讚歎」為例,讚歎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只是動口之勞而已。但是,真的懂得讚歎功德的人,就知道其實讚歎一法,就圓圓滿滿地含攝了六度波羅蜜,是圓滿的菩薩道。

當我們看到別人發心供養三寶,救濟貧困,而心生歡喜,隨喜讚歎,甚至助其成就布施供養,則所得的功德等同於布施者,獲福無量。因為一般人多半嫉妒,又吝嗇不捨,即便是舉手之勞的事,也不願意做。殊不知,隨喜功德可以除去我們貪婪、吝嗇的習氣,而且還可以與人廣結善緣。所以讚歎就是一種【佈施】,布施我們的歡喜心;使那些發心斷惡修善的人,能夠受到鼓舞,因而會增加自己的信念,更加努力地去做利人利已的事業。

讚歎是修【持戒】。因為讚歎可以抑止內在的貪婪、嫉妒與驕慢的惡念。一個能常口吐蓮花的人,則口業清淨,不犯口過,不會造兩舌、惡口、綺語、妄語的過失。而且心量廣大,對人生常持著光明正面的看法,不會與人結怨。這種止惡修善,心地光明的做法即是持戒。

讚歎是一種【忍辱】。因為當我們學習讚歎他人之時,常常會引起其他人的覬覦、猜忌,或抱以質疑的眼光,認為我們為人虛假不實,是在逢迎巴結、或是阿諛諂媚,故而隨之而來的可能是對我們人身做無情地攻擊、或冷嘲暗諷的批評。這時,我們就必須要有堅毅的精神與勇氣,要忍得住、站得長,不要被外來得橫逆所墼倒了。這就是修忍辱。

讚歎也是修【精進】。真正的精進者,內心是清淨無染、一念不生。但是,眾生煩惱習氣很重,在尚未達到一念不生之前,需假方便之法來對治,故先以「善」治惡,再以「捨」治善。讚歎是善法,修善斷惡是契入一念不生的前方便。

再說,能懂得讚歎別人,就是能欣賞他人的長處;無形中,就在自己內心深處起了見賢思齊、潛移默化的功能,進而開始發心學習。就如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善財能廣修一切善法,不捨眾生,也不捨一法,發願破【塵沙】的煩惱。此即菩薩讚歎的大精進法門。

真正的讚歎即是一種【禪定】。禪定者,是心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做得了主。當我們要讚歎他人時,不被過去彼此的恩怨所左右,也不會因未來即將面臨的利益衝突,而有得失上的考量,故而有所猶豫;也不會因世人的誤解,冷嘲熱諷而退卻。換句話說,無論任何情形之下,都能堅定其心,不畏前境,這就是「定」的表現。

讚歎同時也是【般若】智慧的展現。當我們讚歎他人之時,心中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讚歎不是為了諂媚、逢迎,更不是為了自我的功利而巴結討好;而是純然發自內心深處,基於欣賞對方的才華、美德,或者是善行義舉,故而從自性之中所散發出來的一種歡喜心,所謂【誠於中,形於外】。這是一種真誠言行的流露,所以既可莊嚴自己,又能成就他人。故讚歎是般若智慧的表現。

由是可知,隨喜讚歎一聲圓圓滿滿的具足了六波羅蜜。悟的人,隨拈一法無不是法。關鍵是我們明不明白佛法的真諦是什麼?佛法講的是【心】法,所謂一切法唯心。學佛就是修心。
心修則意誠,意誠則心正,那麼儒家所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一貫大道就能一併完成。

是故,學佛修行不難,難在不明佛法、不通事理。若能通達佛法的義理,則舉手投足無不是法。即便舉口之便,讚歎一聲,就能圓滿六波羅蜜,輕輕鬆松地走在自利利人的菩薩道上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