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1日 星期六
2019年8月30日 星期五
2019年8月28日 星期三
■人權思維的法律概念
★什麼是人?台灣人是否擁有完整的人權?怎樣做才能成為真正的人?
9項權利 :
1 .association - 結社的權利
2 .assembly - 集會的權利
3 .education - 受教育的權利
4 .thought - 思想的權利
5 .press - 出版的權利
6 .information - 知的權利
7 .speech - 發言表達意見的權利
8 .religion - 宗教信仰的權利
9 .movement - 自由行動的權利
■人權思維的法律概念
9項權利 :
1 .association - 結社的權利
2 .assembly - 集會的權利
3 .education - 受教育的權利
4 .thought - 思想的權利
5 .press - 出版的權利
6 .information - 知的權利
7 .speech - 發言表達意見的權利
8 .religion - 宗教信仰的權利
9 .movement - 自由行動的權利
曾坦言「有爸不靠是笨蛋」,宏碁新董施宣輝:當施振榮兒子我還不夠稱職
曾坦言「有爸不靠是笨蛋」,宏碁新董施宣輝:當施振榮兒子我還不夠稱職
2019.08.21 by 王郁倫
Acer
科技業二代背負的期待跟資源都與一般創業者不同。宏碁創辦人施振榮長子施宣輝8月正式接班,進駐董事會擔任最年輕的董事,施振榮也期許他成為最懂產業的董事,為何他說現在還做得不夠稱職?
施宣輝加入董事會20天,自拍影片分享感言,他說「做為施先生的兒子,我還沒有做得很稱職,因為我還沒有把價值發揮到最大。」似乎預告接任董事後,懷抱很大的使命感。
https://www.facebook.com/immaverick/videos/496043414285566/?t=0
施宣輝感言
施振榮期許:要當最懂產業的董事
施宣輝說,施振榮對他的期許是要當「最懂產業的董事」,他認為家族企業是全球主要GDP來源,所以正確經營很重要,但也要有足夠資源,最關鍵是永續經營,所以他會支持經營團隊,並繼續學習。
在施家安排二代接班後,施振榮跟施宣輝近期也頻藉機會表達對專業經理人的支持。施宣輝說,經過現任高階主管的努力之下,終於宏碁再次回到競爭行列,未來還有更多機會要跟前輩學習,而施振榮更是直接在Predator獲得紅點品牌獎時,發公開信讚揚經營團隊將宏碁品牌創造出新價值,也能讓其他台灣品牌帶來信心。
施宣輝:只要上的了那節車廂,就會到達目的地。施宣輝是IT產業二代中的少數,擁有IC設計、半導體、零件、軟體、系統一路做到市場進入策略及E2E(端到端銷售)驚艷的人。(5個總經理,他年薪領最低!宏碁施宣輝的沈潛領導之路)
二代原罪,自創話題:有爸不靠是笨蛋
身為科技業第二代,自然一舉一動都承受外界不一樣的目光,施宣輝似乎也已經習慣,他坦言老闆難當,因為要顧及其他的人,加上他有二代的(壓力),背負了一些人家的期待,但他也自創話題,直言「有爸不靠是笨蛋,重點是如何運用資源。」
面對他加入宏碁負責的自建雲BYOC應用程式(ab應用程式)在去年結束服務,他也坦然面對,直言這是自建雲的發展過程,是一定要經歷的,即使從新選擇, 他也會選一樣的手法,因為一樣的大環境只會越做越小,一定要出去嘗試找新的路,才有成功的機會。
就跟創業一樣,他直言BYOC事業初期發散,藉此找方向是對的,但到後期就已經收斂成兩大產品線,而GrandPad老人照護平板發展順利,他也坦言因為解決了老人的痛點,只要方向對,賺錢就是一種回饋系統,結果會用錢來回報。
而對管理哲學,施宣輝認為,他偏好走動式管理,不只是開會講工作,還會在平常跟員工溝通更高層次的東西,關心員工的狀況,給予同理心,他認為平常就要勤認識人才,跟人才互動,如此當需要人才的時候才能用得到。
責任編輯:蕭閔云
2019年8月27日 星期二
2019年8月26日 星期一
動腦一下~一張紙折疊51次會有多高?
動腦一下~一張紙折疊51次會有多高?
想像一下,你手裡有一張足夠大的白紙。現在,你的任務是,把它折疊51次。那麼,它有多高?
一個冰箱?一層樓?或者一棟摩天大廈那麼高?
不是,差太多了,這個厚度超過了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
切記:看得見的力量比看不見的力量更有用。
2019年8月25日 星期日
2019年8月24日 星期六
現場直擊》川普下一個就要打越南?台商「登越」自保三招
現場直擊》川普下一個就要打越南?台商「登越」自保三招
精華簡文
越南經濟起飛、人口近億,是中美貿易戰後各國搶攻的一級市場。 圖片來源:黃明堂攝
- 康育萍
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一週年,川普不只喊出將對中國3000億輸美產品課徵10%關稅、接下來更將制裁砲口對準越南!《天下》記者前進越南現場,直擊這個撤離中國的首選國家,全球搶工、土地大漲50%,台商如何在中、日、韓各方角力競爭下,搶攻一億人口的內需商機?
「現在都快忙不過來,前幾天還有美國廠商寄信來,問我們能不能接,但真的是沒辦法,」在當地投資近20年,主要生產本田(Honda)、山葉(Yamaha)、福特等汽機車零件的越南第一精密(VPIC1)總經理吳聰武說。
即便這陣子產能已接近滿載,大客戶仍緊急下單,吳聰武正準備擴建第六期新廠,應付源源不絕的訂單,預估未來3年公司營收將連續成長15%,年營收上看2.5億美元,「訂單、營業額一直增加,只能趕快蓋廠房、趕快找人啊!」(延伸閱讀:中國轉單湧入 這家越南台商,連辦公室也變工廠)
位於不遠處的仁寶,也計劃在今年底之前,將電腦、行動裝置、網通產品都移到越南廠生產,並持續加大投資。而其他像鴻海、光寶等電子大廠,同樣準備重啟或擴大在北越的投資項目。(延伸閱讀:越南直擊》郭台銘12年前相中的路線,為何又默默紅起來?)
來自海外的訂單與熱錢,快速湧入越南,背後因素,正是去年7月開打的中美貿易戰。
鴻海、光寶等電子大廠,同樣準備重啟或擴大在北越的投資項目。(黃明堂攝)
「下一個中國」工業地價暴漲三到五成
這一年間,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總價約25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課徵25%關稅,今年9月1日起,連價值3000億美元的消費性電子產品、服飾與鞋類等,也恐面臨10%的懲罰性關稅。貿易戰火愈燒愈烈,逼迫製造業加速撤出中國。
而越南,便成為企業離開中國後的首選。
根據越南政府統計,光今年上半年,外資投資總額就達185億美元,其中又以中、港、韓商為投資三大來源。向來視越南為「下一個中國」的台商,也早已動作頻頻。(延伸閱讀:越南最大企業,跟南韓是同一家)
越南首都河內成為近年各國搶攻的重點市場,工業和商業活動隨著越南人口成長,正迅速起飛。(黃明堂攝)
「中國、韓國、連越南本地業者都要進來(投資),現在就是來越南最好的時機,要就馬上來,不然就晚了,」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觀察。
但也正因各方投資湧進,在越南經營投資顧問公司的台灣商會河內分會長盧智生則表示,近年南越胡志明、平陽、同奈等傳統工業重鎮,土地價格最高大漲50%,即便工業發展較慢的北越漲幅較為和緩,但部份搶手的工業區土地也上漲3成。
工人不是用招的,得用搶的
供應鏈大遷徙,不只土地價格翻漲,更難解的問題,則是人工。(延伸閱讀:關於越南 我們都想錯了)
「現在人不是用招的,是要用搶的,」全球第一大精品包袋製造商威宏控股董事長洪永裕就形容,外資湧進越南,現在工廠找人已經不是「招工」,而是要「搶工」,看誰願意端出更多牛肉,提供好的待遇和福利,爭取有技術和即戰力的員工。
像威宏在越南的工廠不只要照顧員工,還得照顧員工的摩托車,「越南人都騎摩托車上下班,他們很寶貝自己的車,所以停車場不能露天喔,要有屋頂和遮雨棚。」
「以前找10個人可能來100人,現在找10個人,有時候來15個人而已,」吳聰武也說。越南工資每年漲幅達8%到10%,一般員工基本工資、加上保險與加班費大約一萬台幣,但有業者為了挖角,已經可以開到1萬6千元,若開不出好條件,就很難找到員工,對依靠大量勞力的製造業來說,更是不小壓力。
外資湧進越南,工廠找人已經不是「招工」,而是要「搶工」。(劉國泰攝)
川普劍指越南,台商該怎麼辦?
不只缺地、搶工兩大難題,沒想到,繼中國後,川普竟將矛頭指向越南,認為「越南佔美國便宜佔得比中國還兇,」趁貿易戰坐收漁翁之利,引發全球關注,越南恐成為美國下一個制裁對象。面對詭譎多變的經貿局勢,當地台商又該如何因應自保?
「台商早就不能像以前一樣逐水草而居了,」同奈台商會會長、勝邦金屬總經理吳明穎開宗名義地說。過去台商賴以為生的廉價製造優勢,即便從中國轉移到越南,也早已不管用。因此,如何透過自動化提升技術與製造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便成為台商必須思考的第一步。
第一招》Skechers鞋廠:用自動化降低人力成本
離開河內,來到位於北越第二大工業中心海防市,這座城市以著名景點下龍灣聞名世界,像是韓國樂金顯示器(LG Display)的面板組裝工廠也座落於此。
《天下》記者來到一家當地的台資鞋廠Vietory,只見工廠裡擺著大約50台自動化設備,只有不到5名工人,各自站在設備前監視運作狀況。
台資鞋廠積極佈局自動化,不只提升生產效率,也透過人機協作,讓產品品質更穩定。(康育萍攝)
「曾經我們要趕工給客戶,就給它50台設備全開,每天24小時、連晚上也不能休息,」現場的廠務主管說。只見各色紗線在機台裡來回穿梭,不到45分鐘,就織出一雙編織鞋的鞋面,取代過往需要的人工步驟,再經過剪片、繡補、縫鞋底等工序,最快只要1小時50分鐘,便能做出要價兩、三千元的編織鞋。
目前,Vietory每年生產約1000萬雙Skechers、Brooks等品牌運動與休閒鞋。雖然這種全自動製鞋做法,只適用於樣式簡單的編織鞋,仍無法用於其他鞋款,但像裁斷、車縫、電繡等工序,都可以運用機器取代部份人力,或藉由人機協同,做出品質更穩定的產品,進而提升生產效率。
第二招》越南打造本土汽車產業,台商卡位供應鏈
眼見外資大舉投資,將越南當作貿易戰下的避風港,也有台商選擇押寶仍在發展中的本地製造業,企圖早一步在「越南供應鏈」中卡位。
例如,近年越南政府積極扶持本土汽車產業,朝「國車國造」邁進,第一大民營集團Vingroup子公司Vinfast也即將在今年底正式推出第一台「Made in Vietnam」的國產汽車,喊出第一階段年產能25萬輛的目標。
因此,有台商抓住這股趨勢,開始跟越南業者合作。像台塑就提供汽機車外殼、保險桿、引擎底座所需的聚丙烯(PP)塑料,成為Vinfast的供應商,看準的就是越南一億內需市場人口,以及成長中的汽車市場。
汽機車零件大廠越南第一精密看好本地市場需求,打入日本、越南車廠供應鏈,明年營收成長率上看15%。(康育萍攝)
從一開始將之視為生產基地,利用低廉的製造成本做外銷,到提升自動化能力,打入本土供應鏈,愈來愈多台商開始把越南當作目標市場,而非只是工廠。
第三招》深耕一億人的內需市場,台灣珍奶業者也來了
8月上旬,外貿協會帶領170家台商,在河內舉辦一年一度的台灣形象展,其中像台灣知名的金車、石城實業等食品業者,連最近紅到日本的珍珠奶茶相關供應商,其他像是醫療、綠能、電商等產業也都來到越南,希望在龐大的內需市場分一杯羹。(延伸閱讀:在越南,「做家事」是月營業額30億元的生意)
甚至不只B2C,連跟內需市場有關的B2B產業,也正嘗試將台灣的成功經驗複製到越南。
「台灣的零售業會那麼發達,就是因為背後有很強的物流系統支撐,在亞洲國家,我們和日本的冷鏈一直是走在最前面,」台灣冷鏈協會理事長程東和說。
程東和曾任統一超旗下統昶行銷總經理,一手建立全台5000多家小七背後的冷鏈物流體系,確保消費者每天吃到的御飯糰、便當、冰品都能在最適當的溫度下送到每一家門市,兼顧美味與健康。
台商「登越」改打團體戰,7-Eleven背後的冷鏈物流體系,也計劃一條龍輸出到越南。(康育萍攝)
如今為了進軍越南,冷鏈協會串連台灣9家業者打團體戰,包括全台最大的冷凍車代理商邰利、自動化大廠廣運,還有研華與工研院,計劃將冷鏈物流所需的軟硬體服務一條龍輸出到越南,提供給有生鮮配送需求的農產品業者或食品商。
「剛好現在越南非常需要冷鏈、急需擴建,不管是他們的零售、農業產值要提升,還是消費者要求吃得好、吃得健康,台灣應該透過這種軟實力走出去,提供單一技術,或是全套服務,我們都非常有機會,」程東和指出。
但台商要從原先擅長的外銷製造,轉做內需消費,仍有不少挑戰需要克服。
最近紅到日本的珍珠奶茶相關供應商,也希望吃到龐大的越南內需商機大餅。(康育萍攝)
全世界競爭最激烈的市場,需要拿出最強的產品
一路見證越南經濟起飛,在當地經商20多年的大發食品創辦人許玉林分析,過去10年,日本、韓國大舉進軍越南投資內需產業,包含零售、餐飲等服務業。
走在市區,隨處可見日本的永旺(Aeon)百貨、Mini Stop便利商店,或韓國的樂天超市(Lotte Mart)等,直接掌握越南人的口袋。(延伸閱讀:越南零售開大門,日、泰、韓進軍搶地盤)
相較之下,台灣這方面佈局明顯落後,通路和品牌力不足。
如今要切入內需市場,台商在規模不如日韓大企業的狀況下,更需要找到差異化優勢,投入時間長期耕耘,例如台灣擅長的餐飲、食品加工等民生相關行業,都是台商具備競爭力,有機會突破的切入點。
越南經濟起飛,台商要來,就要拿出最好的產品,才有機會跟中、日、韓等一線品牌競爭。(鍾士為攝)
「現在這裡是全世界競爭最激烈的市場,台商要來,就要拿出最好的產品。不能想說越南國民所得比台灣低,就用二、三線的產品也沒關係,因為你是在和日本、韓國、中國的一線品牌競爭,」黃志芳強調。
中美貿易戰讓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越南,各方勢力爭相搶進,台商面對如此態勢,如何趁勢提升製造能力,同時佈局未來,加緊把握一億人口內需商機,成為其能否在越南扎根、長期發展的關鍵。
(責任編輯:洪家寧)